Posted by Matthew Lim on Monday, April 30, 2012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认识 – 上帝(4)
经文:出埃及记 3:13-14;15:22-26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认识 –上帝”这个题目。第一和第二次分享,我是讲上帝的启示,第三次分享,我是讲上帝的属性。今天第四讲,我要分享上帝的名字。
人有名字,上帝也有名字,而且是不只一个名字。你可以讲一两个吗……?
(1)上帝的名字的分类
上帝的名字可分成三大类。
一.普遍名字
举例说,ELOHIM这个上帝的名字,在旧约圣经出现2570次,这不是出现最多次的名字,但却是第一次出现。圣经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1;1)这里的上帝,原文即是ELOHIM。ELOHIM表达的意义是: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神,有能力,创造之神。
另外,EL这个上帝的名字在旧约出现250次;EL SHADDAI出现35次,ADONAI 300次,以及其他等等。这些名字,中英文圣经都是翻译作“神”或“上帝”。
二.立约名字
“耶和华”这名字就是上帝立约的名字。“耶和华”这名字也是上帝为祂自己起名的唯一名字。“耶和华”这名字在旧约出现6823次。
三. 特别名字
举例说,“耶和华以勒”“耶和华拉法”“耶和华尼西”“耶和华沙龙”“以马内利”“……”,这些都是上帝的特别名字。
这些名字是特别的,因为这些名字是由人起的。这些人因为遇见上帝,经历上帝的恩典,按着他们对上帝的认识给上帝起名。因此,从这些上帝的特别名字,我们可以更加认识上帝的属性。
(2)上帝的名字的恩典
上帝的名字显示了上帝的丰盛恩典。
一.上帝自我启示的恩典
摩西问上帝名叫什么,上帝回答:“我名叫耶和华”(原文)。中文圣经翻译为“我是自有永有的”,即永不改变的意思。
上帝告诉人祂的名字,那是要让人更加认识他。有句话说,“When God’s name is known,then God is known。”。所以上帝的名字是上帝的自我启示。
二. 人可跟上帝建立关系
亚伯拉罕说上帝的名字是“耶和华以勒”,因为他经历了上帝的带领与预备恩典;基甸说上帝的名字是“耶和华沙龙”,因为他经历了上帝所赐的平安。上帝的名字让我们晓得上帝是有位格的,我们可以跟上帝建立个人关系。
复活节主日那天,我们大家很喜乐的大声唱《我奉一位复活主》这首诗歌……。我认为这首诗歌最宝贵的莫过于最后一句话:“你问我怎知主活着?因主活在我心。”
我们都可以跟上帝建立个人关系,在日常生活上经历上帝的同在、带领、安慰、光照、微小的声音等等。基督信仰最宝贵的,就是你我个人跟上帝的关系。
三.上帝权柄能力的记号
摩西一次又一次见法老王,对法老王宣告上帝的审判。法老王怎么不对付他?因为摩西是奉上帝的名见法老王,奉上帝的名对法老王说话。圣经告诉我们:谁奉上帝的名说话行事,谁也就拥有上帝的名的权柄能力。
耶稣在世时将祂的名赐给相信祂的人,耶稣升天时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今天我们奉主耶稣的名字说话行事,我们就带着这个权柄和能力。
A.奉主耶稣的名祷告
奉主耶稣的名祷告,主一定听到。但主是主,我们要学习顺服,信靠顺服。
B.奉主耶稣的名行事
使徒行传第三章记载彼得医治美门门口一个瘸腿病人。 彼得说:“我奉拿撒勒人耶 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那个瘸腿的就起来行走,还跳舞赞美主。
C.奉主耶稣的名赶鬼
路加福音第十章记载门徒们传道回来后向主耶稣报告:“主啊,因你的名,鬼也服了我们。”鬼服门徒不是因为门徒跟过主,或是门徒有什么特别恩赐,乃是因为耶稣的名。
有个基督徒说梦见鬼追他,他就一直逃跑。各位,逃跑的应该是鬼,我们追它。
(3)上帝的名字的意思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解一个名字,即“耶和华拉法”
出埃及记十五章记载一件事情。以色列人在书珥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喝。后来,来到一个地方,有水了,便取水喝,水竟然是苦的。于是,他们向摩西发怨言,摩西就呼求上帝。上帝指示摩西把一块木丢进水里,水就变甜了。
这事件后,上帝对以色列人说:“因为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出15:26)。这句话在原文是“耶和华拉法”。“耶和华拉法”也就是上帝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旧约出现60多次,意思就是“上帝医治我们”。上帝的医治是全人的医治。
一.医治身体病痛
耶稣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其中很多和医病有关:瘸腿的人走路,医好手枯干的, 血漏病妇女得医治,瞎眼看见,哑巴说话等等。耶稣升天时应许说,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手按病人,病人就好了。(可16:17-18)
使徒行传记载许多医病的神迹,教会历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记载。
马丁路德的太太Katherine病危时,上帝听了路得的祷告,医治了他太太的病。结果,路德很注重为病人抹油祷告。宣道会创办人宣信牧师,患上严重的心脏病,但他在山坡上祷告时,上帝医治他。结果,他一生健康事奉主。卫斯理约翰很注重为病人祷告。在十九世纪,卫理公会是最注重为病人祷告的教会。
有一天,有个姐妹问我:牧师,你记得有一次你为我祷告吗?我说不记得了。她说,牧师,我头痛病很多年,那天我要你为我祷告。那一次祷告后,我的头痛病好了,没有再发作了。
我讲这个见证的重点是:我们的上帝是耶和华拉法,他医治我们。所以我们当彼此祷告,不一定要找牧师祷告,你可以要求坐在你旁边的信徒为你祷告,你也可以为坐在旁边的信徒祷告。今年,我们的主题是“更美的关怀”,我们可在这方面学习、操练。
我特地讲上帝医治我们身体病痛这事,因为这个题目有时会被传统教会或传统信徒忽略、忘记。感谢上帝,祂是耶和华拉法,祂医治我们的病痛。
二.医治创伤心灵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lbert Ellis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情绪ABC理论”。所谓“ABC理论”如下:
- A 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 B 指信念或看法(Beliefs)
- C 指引发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
Albert Ellis用来一个类似这样的例子来解释他的ABC理论。
陈太太是一位32岁的老师,跟她的丈夫陈先生和两岁大的儿子过着快乐的生活。一天,陈先生突然对陈太说要跟她离婚。陈先生说他有了别个女人。事后,陈太太很痛苦,生病入院,闹着要自杀。
每个人都认为陈太太这么痛苦,是因为陈先生不忠。换句话说,就是(A)“诱发事件”直接引起(C)“结果”的。不过,Albert Ellis认为这些人说的没有错,但不全部是这样的。
根据ABC理论分析:
陈先生有外遇,要离开陈太太,这是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不过,陈太太很痛苦、生病,要自杀,是什么缘故呢?Albert Ellis认为有一个很重要部分,即(B)部分。这(B)指个人信念、看法,这个才是引起或使到陈太太痛苦、生病、闹自杀的因素。
Albert Ellis说,陈太太的信念、看法(B)是:“丈夫婚外情(A)真是糟糕,这事不应该发生!我不是一个好妻子,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他才会离开我。”因为陈太太的看法这么悲观,其结果(C)就是自己感到痛苦、生病、闹自杀。若,陈太太是这么想:“丈夫不要我了(A),但我和儿子没有他,还是可以活得很快乐的。”或陈太太这么想:“我不能接受丈夫的行为,我和儿子没有他还是比较好!”
Albert Ellis说,若陈太太的信念、想法是这么积极,她就不会受困扰,也不会感到痛苦,闹自杀。
Albert Ellis用这样的例子解释“信念、看法”(B)影响一个人情绪、表现。
我再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两个人,A和B参加同样的考试,两个人都没考上。但是,A觉得无所谓,B却很伤心难过。为什么A和B会有不同感受?这就是因为在诱发事件(A)与情绪和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一个对诱发事件(A)的信念或看法(B)在作怪。
A是这么想: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还可以再来。但是,B是这么想:我考不上,我笨!我还有什么用?人家会怎么看我?你看到了没有?因为两个人不同想法(B),所以产生不同的结果(C)。
Albert Ellis的名言是:“人不是因为事件而受困扰,而是被事的看法困扰着。”这句话成为他的ABC理论的起点。
很多辅导员采用这个ABC理论。他们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用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这样的公式去解读人的内心世界,去帮助人。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ABC理论”?因为从这个理论来看心灵,我们可以说心灵健康很重要。一个心灵健康的人,才能有美好的生活。只是,人如何能有健康心灵呢?人若是心灵有创伤,又怎么办?找辅导员?人的帮助有限。感谢上帝,祂是“耶和华拉法”,祂医治受创伤的心灵。
出埃及记十五章告诉我们:上帝医治以色列人。上帝不是医治他们身体病痛,乃是医治他们创伤心灵。以色列人向摩西发怨言。发怨言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有人说:“人的最大争战,便是对抗自己情绪的争战。”也许,埃及的奴隶生活使以色列人产生苦毒的心。但上帝医治他们,使他们不再有苦毒的心,而是感恩的心。
再者,以色列人作奴隶很多年,生活贫苦可怜,心灵严重创伤。如果上帝没有医治他们心灵创伤,他们日后将活在过去的阴影下,他们日后的生活将有问题。
每个人都有可能心灵创伤。在成长的过程中,若是受到伤害没有得到正确处理,就会影响态度与行为。有的人在年幼时被父母恐吓:“不听话,叫警察抓你!不然,叫印度人抓你。”当他长大后,对警察和印度人就有一种的惧怕或仇恨。这是成长过程所带来的心灵创伤,也是无形的绳索在捆绑着他。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孩子比成人快乐,少忧虑?看看小孩子的脸,天真可爱。再看看大人的脸,忧虑憔悴满布。为什么小孩和大人有这么大的不同?有一位一心理学家说:“因为孩子没有太多《过去》的经验。”
五岁的孩子只有五年的经验,十岁的孩子只有十年的经验,而且童年多数是幸福快乐的。大人就不同,拥有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中,许多是不愉快不开心的事。这些过去不愉快不开心的事,这些经验或经历使到人心灵受伤,影响人人格健全发展、行事为人、思想说话,如:怀疑心重、嫉妒、自我保护、排斥、消极、怨恨、不乐、自卑感、虐待感、女性化、男性化、敏感、自大、脾气暴躁,……等等。
怎么办?感谢上帝,祂是耶和华拉法,祂医治我们全人–身、心、灵。上帝医治我们创伤的心灵。我讲两个见证。
有两个小孩子,张和林,两个人都是在酗酒的家庭里。长大后,两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一个,整天无所事事,最后因酒闹事,被关进监牢;一个,却顺利地完成了医学博士学位。
人们分别问他们俩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失败的那个说:“我从小生长在一个酗酒的家庭,从小看到的都是酗酒、闹事的画面,你们说,我怎么可能不喝酒?不闹事呢?这实在不是我的错啊!”成功的那个说:“我从小生长在一个酗酒的家庭,从小看到的是酗酒、闹事的画面。不过,少年时我认识了主,我对主说,我要有好行为,我绝对不喝酒,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过去、环境,的确是可以对一个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时候,也许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试著改变你的“心境”。一个人会否成功或失败,最大的关键不在于外在的环境,乃是在于他里头有没有一颗正确价值观的心(信念或想法)。 感谢上帝,祂医治我们创伤心灵,给我们正确价值观,积极思想。
有一位非常特殊的画家,她是黄美廉博士。有一个福音机构将她的见证拍成光碟,题目:《爱我,不要同情我!》。
若看外表,她实在可怜,但不要可怜她,她比任何一个人都杰出与成功。
她年幼时就患上了脑部麻痹,使她走路失去平衡感。她的双手不停的摇动,因为她不能控制自己的肢体。脑部麻痹使她失去说话的能力,她只能“依依啊啊”的发音,根本也不知她在说什么?
父母亲为她伤心,不知当如何教育她。然而,他们深信既然是上帝所赐给的,都是美好的。因此尽自己最大的本份,靠着上帝的恩典,教育这一个残障的孩子。
黄美廉也很争气,没有被身体的残障击败内在奋斗的精神。最后,她考获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博士学位。
有一次,她在一间中学分享。有一位同学问她一个问题:“你从小就是这样,你怎样看自己,你 有怨恨吗?”
她怎样回答这一个尖锐的问题?她在黑板上写道:“我怎样看自己?”然后回头看一看那一位同学,并且向他笑一笑,又回头写下了以下几行字:我好可爱、我的腿长得很美、爸爸妈妈爱我、上帝这样爱我、我会画画、我有一只可爱的猫、还有……。
黄美廉博士身体有残障,心灵却没有。她的父母养育一个身体残障的女儿,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健康的。以他们的背景、环境,他们心灵必然受创伤。但是,上帝医治他们心灵,使他们有正确价值观,积极思想。结果,做父母的对残障女儿不离不弃;做残障女儿的拥有积极思想,正确价值观,以及与众不同的成就。
你心灵是否有过去创伤的阴影?你心理是否不健全?来!就近上帝。上帝说:“我涂抹了你的过犯,像厚云消散,我涂抹你的罪恶,如薄云灭没,你当归向我,你当归向我,你当归向我,因我救赎了你。”上帝涂抹我们的过犯罪恶,也同样能够涂抹我们心灵和心理阴影,医治我们的心灵心理创伤。若有人在耶稣基督里面,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三.医治灵魂损伤
什么叫做灵魂疾病?我讲两个见证。
某天主日下午,才来做礼拜几个星期的姐妹打电话来,“牧师,你现在可以来我家一 回儿吗?”我说可以,就马上到他的家,我以为有什么事情发生。她一见到我就说,“牧师,我的心很难受,你为我祷告。”我就为她祷告。几个星期后,在她家举行家庭礼拜时, 她说那天下午,我的心很难受,她想到自己得罪上帝,离开上帝。但牧师为他祷告后,她 觉得重担脱落,她不再忧伤难过了,她的心开朗了。
另一个见证。有一个晚上教会祷告会,有个人找我,我认识他,因为他在我家乡教会做礼拜。我家乡教会离开我牧会的教会约30公里,我奇怪他晚上了,找我有什么事?祷告会过后, 我问他什么事?他说要我去为他岳母祷告。在车上,他告诉我他的岳母病重已久,昏迷了 一个星期多,很辛苦,每天呻吟着,就是不能死。他说他岳母年轻时,就五十多年前是做 礼拜的,后来离开上帝。他问我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到她不放心死?我说有可能。 当我到她岳母家时,许多人围在她床边,客厅正中摆设了很多偶像神像。我就在她耳朵边 告诉她上帝是慈爱的,虽然离开上帝,上帝还是爱她,你向他认罪,他还是接纳你,赦免你。过后,我就为他做认罪和释放的祷告。我打开眼睛时,我发现客厅一个人都没有,都 跑到后面去了。第二天早上,人告诉我,那老人家已经死了。他们说我离开之后,不到半 小时时间,老人家就慢慢静下来,没有呻吟了。过后,就平静的离开世界了。她的家人到处说,礼拜堂的牧师祷告很有力量,一祷告,人就死了。
这两个见证告诉我们,人离开上帝,得罪上帝,没有平安,恐惧害怕,……。但若回转归向上帝,上帝医治人那因为罪受损伤的灵魂,人就重新有喜乐和正直的灵魂。
结论
在新约圣经,希腊文SOZO“拯救”“救恩”这个字出现116 次。这个字的意义包括身体医治和属灵医治两方面。
有时,基督徒讲见证说上帝医治他的病痛。其实,这类型的见证不很特别,因为在其他宗教或庙宇里,也会有人说他们的神医好他们的病痛。上帝是耶和华拉法,上帝医治我们。上帝上帝的医治是全人的医治 - 灵,魂,体的医治。所以,我们基督徒的见证不仅是身体病痛得到上帝医治,我们的见证还要包括:相信主后脾气变好了、能够跟人好好相处(丈夫、妻子、家翁家婆、媳妇,……)、心里怨恨生气消失了、不再惧怕了、不再孤单了、主安慰我、……。
Posted by Richard Lam on Sunday, April 29, 2012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生气时……
经文:雅各书1:19-20
上个礼拜天,报章有一起骇人听闻的新闻:一对夫妻吵架,作丈夫的在怒气冲天下,一脚踩死两个星期大的儿子。
上帝造人,人有情绪、感情,所以生气是很自然的事。生气是人内在情绪不满的反应。一个人生气,常常是表达了对人、事、物的不满。生气若失去控制就会造成伤害或破坏。圣经说“ 生气却不要犯罪”(弗4:26),意思是:你可以生气,但要节制,否则就会犯罪。所以,生气时想一想:我说的话,我做的事,我生气样子,是不是正在犯罪?
记得我初学驾车,第一次坐上教车师傅的车子的司机位子。在驾车前,教车师傅先告诉我车内机件的功能和操作,如:牙箱、踩油板,讯号灯等。还有一样他也告诉我,你们猜那一样,驾车师傅一定会告诉你,且要你试一试的?“刹车器”。对了!一个人学驾车,不单是要学会驾车技术,也要学习刹车,使用刹车器。同样,人难免生气,人也要学习驾驭生气,就如保罗说“生气却不要犯罪”等等。
今天我分享圣经中几点驾驭生气的教导。
1.生气时 - 动“气”不动手
有一人搬进他新屋子住。一天,贼进他屋子偷走了不少东西。他就叫人把屋子四面围墙建高。也许,他的屋子太吸引人,贼又进他屋子。贼一次又一次进他屋子,他很生气。有一天他从外面回来,听见屋内有声音,他知道贼又来了。“好啊!这次还抓不到你?”于是,他放一把火烧屋子。这次贼真的跑不掉了,贼被烟火逼到现身。贼抓到了,这个人的气也出了。可是,他的屋子却被烧了,甚至邻居的屋子也遭殃,使他惹上官非。
贼三番四次进屋子,这个人有理由生气,但他生气时做的事却不对。
生气,可分成不同等级:一点生气、相当生气、很生气。不伦是哪一个等级的生气,我们都要切记:不可动手。这“动手”指打人、摔东西、大力关门、拍桌子,用脚踢东西等等。有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生气呢?“动气”不动手。
“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义”(各1:22)。“上帝的义”指上帝的国实现的情景:以真理、正义、公道为根基,又充满信实、慈爱,和平。换句话说,生气不能表现真理、正义、公道、信实、慈爱、和平,更何况生气还动手呢!?
生气不能成就上帝的义,因为:
(1)生气会使人失去理智
“好气的人挑起争端,暴怒的人多多犯罪。”(箴29:22)
一个人在急怒之下,往往会讲出许多失控的话,做出许多荒诞的判断和举动,甚至酿成大祸。交通专家提醒人发怒时不可开车,因为这是极度的危险,发怒时也不可对任何事作抉择,因为一个失去理性的人能作出书面正确的决定呢?
(2)生气是懦弱的表现
发怒的人正表明了他的懦弱,不能承受环境或事实的压力,缺乏自制力容易被人激怒,发怒无异是承认失败的表现。
(3)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都毫无价值可言。
(4)生气会让人失去人缘
没有一个人会喜欢跟脾气暴躁的人相处,因为那种感觉就像在军火库旁买房子一样。
(5)生气会使人失去健康
生气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等血管疾病,这些都有医学根据。
(6)生气会让人听不见上帝的声音
一个只会生气的人,常常会因此无法安静心来祷告、寻求上帝,久了自然听不到上帝带领和安慰的声音。
(7)小结
摩西因为生气,用杖击打磐石两次。结果,他不能进迦南地。不伦如何生气、动怒,绝对不可动手。
2.生气时 - 理直不气壮
夫妻口角,你认为最常出现的是那一句话?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最常出现的话是“我怕你?”因为有千百个理由可以“不怕”你,结果,两个人就越来越大声。这种情况,我们称作“理直气壮”。问题是: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两个人都理直气壮,结果会不堪设想啊!
生气,不要以理直气壮的方式表达;生气,就是理直,也要以下列三个方式表达:
(1)理直气“和”
“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箴29:11)
学习克制一下生气的怒火,你会发现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易令他人接受自己的论点。
(2)理直气“短”
“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
犹太人有个风俗。天黑前,丈夫妻子两个人一起点燃屋子里的蜡烛。丈夫点燃太太 的,太太点燃丈夫的。这是很有意思的。无论怎么生气,天黑了,日落了,生气当消掉了,两个人又要一起同心合意了。
我们没有犹太人这样的风俗,但我们处理生气要记得:不可生气到日落。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上帝召集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对它们说:“各位!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谁要是看了喜欢,就把它拿去戴在身上吧!”大家立刻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望著上帝,猜想著这将是怎么样的一份大礼,钻石?皇冠?还是以条漂亮的项圈?等到上帝拿出那件神秘的礼物后,大家失望了!那只不过是一对满布羽毛,看起来笨重不已的翅膀。这该怎么办呢?上帝送的礼物居然没人要?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决定推出一个可怜虫去接下眼前这个烫手山芋。不一会儿,大伙儿都眼目聚焦在一只名叫“麻雀”的小动物身上。
“我?为什么是我?”这小家伙委屈地叫著,但拗不过大家强势的要求,它只要硬著头皮来到上帝面前,穿起了那个叫翅膀的奇怪礼物。但,奇妙的事发生了!那个看似笨重的东西不但一点都不重,反而还要一种说不出的轻盈感,接著,麻雀拍了拍那一对翅膀,整个身体居然就这么地飞了起来,它好惊讶、好快乐。许多动物目睹此景,只能在心中懊悔不已。
大家认为会增加负担的东西,却让麻雀轻巧地飞了起来!很多时候生命中的一些挫折、遭遇!不也是如此吗?常常,在旁人看来“吃亏”的处境,到头来反而变成一种“吃补”!
圣经说“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林前6:7)生气时,把这句话重复诵读几次,你的气就会短了、没了。一件看似吃亏的事可能是上帝的另一种“带领”,很可能祂要藉由你所意想不到的方式,领你到另一个价值超乎你所求所想的目的地;一件看似吃亏的事也可能是上帝的另一种“磨练”,也许是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祂就是要利用一些逆境与挑战来激发你那无限的潜力。
把“吃亏”当作“吃补”,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发生在你生命里的一切大、小事物。切记:理直气“短”。
(3)理直气“慢”
“慢慢的动怒”(各1:19)
一年轻人继承了他父亲公司的业务,他学历高,能力强,但就是个性急躁易怒。有一天,他邀请公司的十位董事到餐厅吃饭,眼看开饭时间就快到了,却只来了六位,他又急又气,喊著:“唉!真是的,该来的不来!”“啊?该来的不来!?”其中两位董事听了他急躁的言词,当下心生误会,愤而离席。这位年轻人总经理见自己话被误会了,更急,更气了,顿足道:“哎呀!该走的不走!”“什么!该走的不走!?”马上又有三位董事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一位董事了,这位董事是他父亲的好朋友,从小看著他长大,对他总是呵护有加。于是,他走到这位新任总经理的身边,耐心劝他:“你不能这么容易生气,这样会坏事的!”这位年轻人有气得大叫:“我刚才不是在说他们啦!”话毕,连眼前这位董事也不见了。
太快生气的人常常看不清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容易误会他人的意思,甚至将不相干的人牵连进来,最后弄得别人委屈,自己也下不了台。
想一想,在平日生活中,你曾因生气而坏了事吗?圣经说:“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箴14:29)
(4)小结
生气,别气过了头,要气得“恰”到好处!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那么他将为怒气所掌控。”平日生活,是你控制生气?抑或生气左右你呢?圣经给了我们几个驾驭生气的妙方:
3.生气时 - 驾驭你怒气
“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1:19)
有一天,陈太气呼呼地打电话给还在公司办公的老公:“你说!你是不是在外面跟别的女人勾三搭四!?”陈先生一脸无辜:“没有啊!那有!”陈太接著说:“还敢说没有!刚才孩子打你手机,结果是个女的接的电话!”陈先生说:“这怎么可能?我刚才手机根本没开机啊!”陈太更火了:“没开机?少骗我!孩子才这么小,他会说谎吗?气死我了!”“嘟嘟……”话还没说完呢!陈太就已气得挂上了电话。
吃晚饭的时候,带着嫌疑的陈先生回到了家,家里的气氛异常凝重,陈太更是气得两眼怒视,无论陈先生怎么解释,陈太就是不听。
这时,他们那正在玩电话的孩子,忽然大叫:“妈咪!爸爸的手机又是那个年轻阿姨接的电话喔!”陈太立刻一个箭步冲上前,抢过电话,正准备“活逮”这个“狐狸精”,岂知,电话那头的“阿姨”却传来:“你的电话将转接到语言信箱,如不留言请挂断,快速留言,嘟声后请按#字键……。”
陈太太顿时尴尬得不知所措。
圣经说“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然而,人往往背道而驰,变成“慢慢的听,快快的说,快快的动怒”,就像陈太太,如果她能够“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也许,一场因著电话语音所产生的尴尬误会,就不会发生了。
心理学家说:“怒气乃片刻的疯狂,如果你不控制感情,感情就必控制你。”
(1)快快地听
人生气时常常是一直讲一直讲,越讲越生气,讲的话也越来越难听。圣经说生气时 是“听”,不是“讲”。比如说你生气某人时不要一直讲某人,而是要听某人讲什么,也听听别人讲某人的好处优点。结果, 你的怒气渐渐的消了。
苏格拉底:“在你发怒时要关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慢慢地说
十一岁的小明,吃饭时不小心打破了一只碗,小明的妈妈生气的说:“你长的这么大了,应该知道怎样拿碗,我讲过多少次要你小心点。”小明的爸爸也瞪了小明一眼,说:“他是个笨蛋,你讲多少次也没有用,下次还是这样。”小明的头低得不能再低了,脸上出现了羞愧、愤恨、嗟(jie)怨等复杂的表情。
生气时不是想什么就讲什么,讲的话没有经过大脑。这样的生气会带来更深的伤害。
如何帮助一个生气的人呢? 你要对他说:来来来,坐坐,慢慢讲。同样,你自己 生气时也需要如此。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生气时,我们当要四思而后讲。
(3)慢慢地动怒
我们头脑的功能过程是: 你听见了,看见了,经过大脑,然后,大脑指示你当有什么反应。科学家说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0秒钟。因此你从听见或看见某件事到作出反应,就以生气为例,这个当中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是上帝造人的奇妙, 上帝要人反应慢一 点。圣经说慢慢的生气。
你要生气吗?多花一点时间才生气,也就是慢一点才生气。你说怎样做到?你可以 走一走,深呼吸几下,多花几秒时间,而不是一下子跳起来。虽然只是多几秒钟,但分别 会很大的。举例说,生气时,呼吸急促,脑充血,人比较容易失去理智。但是,当你深呼吸几 下,氧气多了,心脏跳动比较稳定了,人也觉得好受一点,情绪也不那么激动了。
你可能会问:我可以做到慢慢生气吗?我讲个故事。有一对夫妻在吵架时,门铃声响了,刚好牧师来探访。两个人赶快收起怒气,接待牧师。过后,牧师回去了,这对夫妇又开始吵架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人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因此慢慢的动怒可以做到的,你要操练,锻炼。
“慢慢的动怒”不是指时间的长短而言,乃是指心态上成熟而言。想激怒一只狗很容易,你只要拿一支棍子在它面前挥几下,就即刻可见其凶恶状。人跟动物不同,人有判断力、自制力,如果一件不顺心的事临到,人就不假思索的生气、发怒,这与动物又有何区别呢?圣经说“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箴19:11),慢慢的动怒是提醒我们去思考这一件事值得生气吗?生气是唯一的方法吗?如何使生气有建设性有价值呢?你的生气能成就上帝的义吗?能益於人利於人吗?
结论
这世界上有四种人:
第一种人,没有立场,不讲道理,态度也不好;
第二种人,没有立场,不讲道理,态度却很好;
第三种人,有自己的原则,也很会讲道理,但表达方式却很“衝”;
第四种人,很有立场,很讲道理,沟通方式也很温和。
请问:你是那一种人?如果将这四种人各配上一个形容词,我们可以说:
第一种人,是彻底的“可怜人”,因为他将一无所有;
第二种人,是乡愿型的“滥好人”,因为他实在缺乏立场;
第三种人,是横冲直撞的“机械人”,因为他虽然逻辑无碍,却不懂与人相处的艺术;
第四种人,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就像天使一样。
“做人不讲理,是一种缺点;做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
“生气一分钟,就损失六十秒的快乐。”
Posted by Richard Lam on Sunday, April 22, 2012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认识 – 上帝(3)
经文:以弗所书4:20-24
过去两次分享“认识 - 上帝”这题目,我讲的是“上帝的启示”或“上帝的自我启示”。上帝的启示分成两种:一是普遍启示,一是特殊启示。今天继续分享“认识 –上帝”这题目的第二点,即“上帝的属性”。
2.上帝的属性
(1)何谓“上帝的属性”?
上帝的属性 (Attributes Of God)是一神学术语,讲有关上帝的性情或特征。举例说上帝是公义的、上帝是主、上帝是光等等,这些我们就称为“上帝的属性”。
(2)上帝的属性的分类:自然属性,道德属性。
一.自然属性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解两点。
(一)上帝是永远的
英文有两个字,一是ETERNAL,一是EVERLASTING。这两个英文字华文都可以翻译作“永远”。其实,这两个字的含义和用法不同。严格来说,我们说上帝是永远的,我们应当用ETERNAL这个字,因为这个字在希腊文e-tern-al乃是表达“无始无终”的意思,即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至于EVERLASTING,则是有开始,没有结束的意思。举例说,圣经说信主的人有永生。这个“永生”英文字应当是EVERLASTING。因为“永生”是信主时才开始,一直到永远。
上帝是ETERNAL神。圣经说:“从亘古到永远,祂是神。”(诗90:2 )
(二)上帝是无限的
我们不容易了解“无限”这意思,因为我们人是“有限”的。“无限”本就是超越“有限”所能了解的。举例说这里有个大圆圈,大圆圈内有个小圆圈。小圆圈代表我们人的有限。我们人的了解、认识、知道,始终在小圆圈之内。小圆圈之外的,我们无法知道。
上帝是无限的,所以不受任何限制,除非上帝自己限制自己。“道成肉身”就是上帝限制自己的做法,因为上帝要让人认识祂,并得到祂的祝福。圣经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1:14)这“恩典”即指遇见上帝、经历上帝;“真理”则指明白真理、领受真理。
二.道德属性
上帝的道德属性包括(一)圣洁;(二)慈爱;(三)公义;(四)怜悯;(五)信实;(六)公平;(七)忌邪,等等。这些上帝的道德属性我们可能常常听到,只是第七点“上帝是忌邪的”,你们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上帝是忌邪的”意思说:上帝嫉恶如仇、恨恶罪恶。“上帝是忌邪的上帝……上帝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申6:15-17)
上述上帝的道德属性让我们晓得上帝是一位怎么样的神,也让我们晓得要做上帝喜悦的事,不做上帝不喜悦的事。
我曾带领一个人信主。信主前,他是个赌徒。他告诉我曾在一夜间输百万过,也赢过百万。有一次,我两个星期没见到他来做礼拜。我就去看他。他很诚实的告诉我那两个礼拜他跑去赌船赌博。我对他说你信主了,怎么又再去赌博?他说牧师这一点我知道。只是这段时间我经济不好,于是我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再赌一次,最后一次,你让我大胜,我也会向你感恩。你们说上帝会听祂的祷告吗?当然不会。上帝是圣洁、公义,上帝是“忌邪”的,……。上帝绝对不会姑息养奸,上帝不会听这样的祷告。
人若晓得上帝的道德属性,也会减少向上帝“妄求”“滥求”。
(3)人也有的一些上帝的属性
上帝的属性还有“上帝独有的属性”和“不是上帝独有的属性”分别。“上帝独有的属性”(Incommunicable Attributes),指唯独上帝有的属性。“不是上帝独有的属性”(Communicable Attributes),指上帝的一些属性,人也有。我举两个例子。
(1)上帝是灵
“上帝是个灵(注:或无“个”字),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4:24)
这节经文我们常常读,我们可以读的更好。就是读的时候,不必读“个”这字,直接读“上帝是灵”就好了。“上帝是灵”和“上帝是个灵”有分别的。圣经小字也提示我们可以不必读“个”字。
上帝是灵,所以人有灵感、灵性,以及灵魂。人的灵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会特别有感觉或敏感。举例说,你见人死亡,你人在坟场,也许,你的毛孔会缩小,你的毛孔会站起来。其他动物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敏感,因为动物没有灵。
人有“体”(身体)和“灵”(灵魂)。我们不只是顾念和照顾身体的需要,也要顾念和照顾灵魂的需要。有个人写信这么说:“大约是这几年,生命於我已到了尽头……缓缓到了尽头。经过了好几年我的信仰慢慢窒息;而如今已荡然无存……我只不过是一副空壳,或许连壳……都没有了。”这个人的意思:他的生命只剩下身体这幅躯壳而已。这个人怎么会这样,他没说清楚,所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身体会受伤,灵魂也会受伤。身体有了伤口,细菌等病毒就趁机而入,危害生命;灵魂有了伤口,也会危害灵命。
什么是灵魂的伤口?我讲两点:
一.不义
大卫曾经与上帝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他出战歌利亚时,他对歌利亚说我来打你是靠万军耶和华上帝的名。上帝保护他,一路引导他,最后成为犹太国国王。可是,后来他写的七篇忏悔诗(诗6、32、38、51、52、130、143篇),我们看看他讲的一些话:“我心也大大地惊惶。耶和华啊,你要到几时才拯救我呢?耶和华啊,求你搭救我;因你的慈爱拯救我。”“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因我的愚昧,我的伤痛发臭流脓。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我满腰是火,我的肉无一完全。我被压伤,身体疲倦,因心里不安,我就唉亨。”
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他如此说话?原来,他犯奸淫了,他做了不义的事。他失去与上帝的亲密关系。换句话说,一次又一次的不义或罪恶行为,会摧毁人的灵,使人变成“只是一具空壳”的人。
二.忧伤
“心里忧愁,灵被损伤。”(箴15:13)
忧伤是伤口,这伤口会带来其他东西入侵,如:苦毒、自怜、憎恨等等。结果,灵被损伤。
三.小结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诗23:3),这“他”指上帝。上帝是灵魂的医生,能医治灵魂的伤口,只要我们认罪改过,生命会被更新,就如大卫一样。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Moffatt圣经翻译成“他使我恢复生机”。人的灵就像手表一样,可能因能量耗尽而停摆。我们人若常常亲近上帝,灵魂必然健康、有力。
(2)上帝是主
上帝是主,这是圣经中一个最常出现的话。因为上帝是主,所以人有自主的性格;因为上帝是主,所以人有自由意志;因为上帝是主,所以人有自制、自助的能力。
上帝说“我是主”,人也说“我是主”。人要自己做主。
一个婴孩出生后,你是抱他。他渐渐长大,他不喜欢你抱他,你只好扶他、牵他。一段时间后,你要扶他牵他,他会甩开你的手。那时你只能在后面指示他。再过不多日子,他连你的指示也不要了,他会嫌你多话。这时,他要完全自主。他要自己决定要怎么走,如何走,以及走那一条路。
人要自己作抉择,人也必须对自己的抉择负责。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下半场突围 Stuck in Halftime>这本书的序言说,这个时代的特色不是科技、网际网络,或e世代的交流,而是这个时代有很多很多的的选择。这是个“选择时代”。的确,今天我们有太多太多可选择的。
耶稣讲的“两条门路”比喻:“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7:13-14)这比喻告诉我们一些抉择的原则。
一.“现在”与“将来”之别
你走路,不在于路的环境如何,乃在于路的终点是什么?人与动物不同,人选择一件事不是只是靠直觉、眼见,也要思考与判断。每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现在如何?将来如何?人能为目前的享受而牺牲将来的幸福吗?因此当每一件事重视其后果时,你的选择就不会出差错。
曾有烟商为了刺激人购买欲,用一煽动性广告词:想做就去做。暗示人抽烟结果如何不必理会,现在先享受一下。这句话也可道明了现在人的道德堕落原因。因为人可沦为动物型,要做就做。事实上,人行为不单有控制力,也贵在能思考、分析、判断,可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一个人的谈话可知其心理状况:老年人只讲我从前、我过去;中年人只讲现在、现在;但青少年人就讲我将来,我将来。但我发现现在有一些青少年人很反常,他们只谈现在,不讲将来,他们只注重的是现在的吃、喝、赌、乐,……。请问你是否是这一型?
圣经中有两句关于现在与将来的话。第一句:“少年人啊!……行你心所愿意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上帝必审问你。”(传11:9)第二句:“唯愿他们有智慧,能明白这事,肯思念他们的结局。”(申32:29)
美丽的花草有结局,天空的飞鸟有结局,地上的走兽有结局,坚固的房屋有结局,飞机、轮船有结局,善事有结局,恶事有结局,一天从早到晚有结局,一生由生到死有结局,任何事物都有结局,我们行事为人不只看眼前的景况,只看现在,也要想到将来,想到结局,就必能产生正确的行为。所以面临抉择时想一想将来,想一想结局是什么,再决定你的作为。
二.“自主”与“神主”之别
许多人的选择常常是“我想……”或是“别人这么作,我也……”。但我们基督徒不应该是“我想……”或是“别人这么作……,我也”,我们乃是“上帝要我……”。
有个猎人迷失在森林里摸索了很久,突然看到对面跑出来一个陌生人,就立刻仍下猎枪,高兴的上去一把抱住对方,兴奋得叫了起来说:“谢天谢地,先生,我在这森林里已经迷失了两天,看到你好高兴!”那位先生却冷漠的回答说:“有什么好高兴的,我已迷失了一个礼拜!”
在人生的道路上,除了主耶稣外又有谁不会迷失?所以,不可任意的放纵“自己”,也不要盲目的跟随“别人”。面对选择,想一想上帝,想一想主喜悦吗?你就知道应该如何去行了。从圣经我们看见,人把自主放在上帝主权之下,就是信心、顺服、灵性。基督徒的灵性不是从读经祷告、礼拜等等事上得知,而是他对上帝的主权顺服多少?
三.“任意”与“归正”之别
“门”是宽的,表示可以容纳人的自私意见、错误看法,人也可以带着他们的习俗、自私、骄傲、欺诈,……任意去行。但这是一条灭亡失败的路。“门”是窄的,表示人必须放弃自己的恶习、计划、意志,人也要经过劳苦、忍耐、舍己的考验。但这是一条永生成功的路。
结论
我考你们一个圣经常识。上帝创造天地万物时,每一天做完创造工时一定说一句话,那句话是什么?“好”。到了第六天,上帝创造亚当夏娃后,又说了一句话,那句话是什么话?“很好”。为什么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只说“好”,创造人亚当夏娃后,却说“很好”?这“好”和“很好”的分别在哪里?外貌?功用?材料不同?……?原来,上帝说“很好”,因为我们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和样式造的”。
今天的证道经文说要将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我们了解上帝的属性,也要拥有,因为这些是上帝的形象,也是上帝给予我们人的形象。
Posted by Richard Lam on Sunday, April 15, 2012
Noon Service
Evening Service
( More photos )
Posted by Yu-Son on Sunday, April 08, 2012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耶稣复活了!
经文:约翰福音20:24-29
(讲章摘要)
耶稣已复活了!然而我们是否真相信耶稣已复活呢?今复活主日,我要藉耶稣向多马显现事件,反思我们对耶稣复活的信心。弟兄姐妹,人通常要信一件事,只要看得见;看不见,人就很难相信。你赞成吗?
四福音书多次提到,不少人因看见耶稣行神迹才信他;门徒多马竟也要求眼见,才信主耶稣复活。可是,耶稣却要多马及其他门徒追求更成熟的信仰境界,即不凭眼看见而相信。当时,耶稣知道自己将离世,以后众人就不能再凭肉眼看见他行神迹奇事,因此门徒的信心必须建立在那些肉眼“看不见”的事物上。多马要看见了才信,我们是否也如此呢?这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镜。相信耶稣复活的信心可分两个层面:(1)“看得见”才相信;(2)“看不见”却相信。今天让我们一起思想我们的信心建立在哪里。
(1)什么是“看得见”才相信?
经文说,多马要“看得见”才信耶稣已复活,这是他对耶稣的怀疑(20:24-25) 。多马使徒之一,他是教会史上人们所熟悉的“多疑/怀疑的多马” 。多马在约翰福音中出现三次(约11、14及20章),都记录多马存疑心。耶稣复活当晚向门徒显现时,多马不在场,门徒事后向多马作见证却没效,因为多马还怀疑耶稣是否已复活-“除非我看见耶稣手上的钉痕,用我的指头深入那钉痕,用我的手深入耶稣的肋旁” 。多马不只要“看见”,还要“摸到”!耶稣特为多马第二次显现(20:26),特邀请多马“把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把你的手伸过来,深入我的肋旁”,对多马的怀疑作直接回应。耶稣知道多马存有怀疑的心,主动寻找他,向他说话,并回应他所要求的。耶稣没有怪多马怀疑,感谢主容许我们有怀疑的心。当多马看见、摸到耶稣时说“我的主,我的神!”,是谦卑的敬拜,是他对耶稣的宣信 。现代人抱着科学至上的态度:只信看得见、摸得着、量得到的;我们是否也被这态度影响,像多马对耶稣、复活、信仰存疑?我们都会存有疑心,今天我们不大可能像多马一样看见并摸到耶稣,不过今天却有不少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在我们的眼前:
(a)信徒的生命-信主后的生命改变,就是耶稣复活的见证-“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后5:17)我们相信主的人,能让非基督徒从我们身上看见耶稣复活的生命。一个信主后的生命改变,就是耶稣复活的见证。
(b)主日的开始-十诫的第四诫“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耶稣降生前,以色列人已经在星期六守安息日。初期教会的门徒和信徒为了纪念耶稣在七日的第一日复活并向他们显,所以改在星期日做礼拜,守安息日。基督徒称礼拜天为主日,即主的日子,主在这天复活。我们应珍惜主日,每主日我们的聚集就是为耶稣复活作见证。
(c)教会的建立-教会就是耶稣复活的见证,若耶稣没复活,就没有教会。钉十架前,耶稣已预言教会的建立及扩展。虽然耶稣被钉的时候,门徒一个个地开溜,但几天后门徒回转到处传说耶稣复活的福音。耶稣复活的福音与教会开始传遍世界各地,直至今日。
(2)什么是“看不见”却相信?
耶稣对多马说:“你因为看见了我才信吗?那没有看见却信的有福了”。历代以来,绝大部分信徒的“信”,其实就是耶稣所说的“没有看见却信的”,他们因此都是“有福的” 。“不要疑惑,总要信!”(27)谈到相信,我们应该是把我们整个人交托给上帝,相信他能够扶持我们。如果是的话,耶稣说我们是有福的。
人常常要打有把握的战,看见了才相信,才愿意去做;没看见就不相信,不去做。若人要看见了永生才信主,那太迟了!当我们的信心建立在“看不见”却相信:相信耶稣复活,相信耶稣是上帝儿子,这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他。我们经历神,我们就会完全地相信他,完全地交托给他,这是有福的。
结论:
弟兄姊妹,我们的信心属于哪一个层面?耶稣说“没看见却相信的人是有福的。”从信徒改变的生命、主日的开始,以及教会的建立,我们应该相信耶稣复活。感谢上帝,他容许我们怀疑,不要我们迷信,允许我们大胆向他求印证(士6:36-40) 。他藉著自己道成肉身,藉著圣灵在圣经上的启示,使我们能知道我们所信的是谁,能够真正认识他,能成为他的见证,让别人看见我们,就能看见主复活的荣耀,也使人能信他。“那没有看见(主),(却看见有主复活生命的信徒)就信的有福了” !
Posted by Richard Lam on Sunday, April 08, 2012
( More photos )
Posted by Yu-Son on Sunday, April 08, 2012
Combined service with Bountiful Grace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and Mambau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
( More photos )
Posted by Yu-Son on Thursday, April 05, 2012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
经文:马太福音21:1-11
今天的证道经文读到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这是发生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今天。为了纪念这事,教会史家把这事件称为“棕树主日”,也称“受难主日”。
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表达什么意思呢?
1.耶稣迎向死亡
耶稣来到耶路撒冷正是犹太人的逾越节。按律法规定,凡住在耶路撒冷周围二十里以内,十二岁以上的成年男子都必须到耶路撒冷守节。而旅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都希望在他们有生之年,能有朝一日到耶路撒冷过这个节期。所以这个时候的耶路撒冷是人山人海。按罗马总督的统计有250万人以上。
耶路撒冷是耶稣敌人的大本营;祭司长、法利赛人、文士和宗教领袖等人都集中在耶路撒冷。这些人都曾设法找耶稣把柄陷害耶稣、抓拿耶稣。在这种情形之下,换作其他人,都会想避开或跑走,或离开耶路撒冷越远越好。就算要进耶路撒冷,也一定选在夜晚,或暗暗地、静悄悄地进去。可是,耶稣却选在白天骑驴进去,而且还引起群众注意。圣经记载群众用他们的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砍下树枝铺在路上,欢迎耶稣进城。
耶稣以这种方式进城,让众人目光都集中在祂一个人,不是要表现自己,耶稣这么做是等于公开向敌人说:“我来了!”耶稣这一次来到耶路撒冷就被抓,被判死刑,然后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山上被钉十字架。
耶路撒冷是耶稣生命旅程的最后一站。耶稣进耶路撒冷是迎向死亡。
罗马书第五章中三次这么说“当我们……的时候,基督为我们死。”这表示耶稣为三种人死:
- 耶稣为软弱的人死(罗5:6)。今天有些人要相信耶稣,但是意志薄弱,老是软软的,信不起来。
- 耶稣为罪人死(罗5:8)。今天有些人不信耶稣,因为他犯罪。他也很想信耶稣,不过一面想要信,一面却继续犯罪,所以很难信。
- 耶稣为与上帝为敌的人死(罗5:10)。今天有些人根本不信,反而与上帝为敌。
2.耶稣施行拯救
犹太人一直期望救主弥赛亚来到,带领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他们看见耶稣行神迹奇事,治病赶鬼,使死人复活,雀跃万分,以为耶稣会领导他们对抗罗马政权。早在耶稣施行五饼二鱼神迹后,群众便有这种念头,于是他们强逼耶稣做王。(约6:15)这一次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他们以为耶稣要来作王了,他们夹道欢呼高喊“和散拿”。
“和撒那”一词是希伯来字Hosiana的译音。犹太人欢呼“和撒那”,含有双重意思。一是求助,即“求你现在拯救”的意思。二是表达称颂的话。因为这样的欢呼,数百年前先知已经预言了:“奉主名來的,是应当的。”(诗118:26)群众这么欢呼,乃是间接承认耶稣就是上帝所应许的救主弥赛亚。
耶稣进耶路撒冷,的确是为拯救而来。但耶稣要施行的拯救不是犹太人所期望的拯救。犹太人期望耶稣拯救他们脱离罗马人的手,就如几千年前,摩西拯救他们的祖先脱离埃及人的手。耶稣要施行的拯救却是“拯救罪人”。圣经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前1:15)
几天后,这些犹太人发现耶稣不能实现他们的期望,恼羞成怒,不再喊“和撒那”“和撒那”,而是“订他十字架”“订他十字架”。耶稣终于被钉十字架。
我们可能见过这样的一副图画:各各他山上三个十字架。许多基督徒把它挂在客厅。这样的图画有什么意义呢?我稍微解释一下:
第一,三个十字架三种死亡。这三个十字架把世上的三种死亡描写出来。古往今来只有这三种死,一种是耶稣的死,一种是悔改相信耶稣的强盗的死,一种是那不肯悔改的强盗的死。耶稣的死是“为罪而死”(die for sin),那个相信耶稣的强盗的死是“向着罪死”(die to sin),而那个不肯悔改相信耶稣的强盗的死是“死在罪中”(die in sin)
第二,相信耶稣的拯救。圣经说有两个人与耶稣同钉十字架。这两个人被称强盗,这表示他们做过许多坏事。他们做坏事,一定想不会被抓到,不会被钉死。若是想到自己一定会被抓被钉,就不会去做,也不敢去做。
那个不肯悔改的强盗一定怨天尤人;怪神为什么给他这么痛苦,怪神不来拯救他,怪人害他、拖累他,进而咒诅人。所以我们看到他开口讲话,不过是讥笑耶稣。
当不肯悔改的强盗在诅咒挣扎的时候,另一个强盗静静的。也许,他听到几个声音。第一个声音是当年父亲劝他好好读书好好做人的叮咛;第二个是坏朋友引诱他做坏事的声音;第三个是强盗王的声音,要他立约,要他不可背叛;第四个是被害者的惨叫声,使他的良心大受责备。就在他在反省自己,他内心悲伤难过时,他听到耶稣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这是多么宝贵、多么安慰、多么甘甜的声音。于是他转头看耶稣,看见耶稣充满慈爱的面容,充满圣洁的荣光,充满拯救的眼神,他便说:“耶稣,你的国降临的时候,求你纪念我。”
请你注意,他叫耶稣。耶稣是什么意思?“将他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因此,这个强盗呼叫耶稣,那是表示他相信耶稣是救主,耶稣可以赦免他的罪。这个强盗没有看见过耶稣行神迹。他是在耶稣最软弱的时候相信耶稣的。他是大有信心的人。所以耶稣对他说:“今日你要和我同在乐园了。”他得到耶稣的拯救。
我很喜欢圣经这么的一句话:“主阿,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脚免了跌倒,救我的眼免了流泪。”(诗 115:8)你相信吗?你祷告吗?
3.耶稣带来和平
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这件事,这事是应验600多年前撒迦利亚先知的预言:“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开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9:9)
在耶稣那个时代,出去打仗的国王或将军们打仗胜利回来时,人民也就是这样的欢呼和欢迎。也就是说,他们把耶稣当作一个胜利的人。不过,打仗胜利回来的人是骑马,耶稣却是骑驴。马代表战争,驴代表和平。
以赛亚预言耶稣的身份:他名称为和平的君。(赛9:6)和平,也是平安,也是和好的意思。
耶稣是“和平之君”- 有和平和好之处,便是耶稣在作主作王。我们的生命、家庭、教会,以及工作场所,都要有和平和好。耶稣的福音是“和好的道理”(林后5:18),我们的职分是“劝人(与神/与人)和好”(林后5:18)。法兰西斯的祈祷是我们每个人的祷告:
主啊!求你使我成为和平的工具——
在仇恨的地方,让我播撒爱心;
在伤害的地方,让我播撒宽恕;
在怀疑的地方,让我播撒信心;
在绝望的地方,让我播撒希望;
在黑暗的地方,让我播撒光明;
在悲哀的地方,让我播撒欢乐。
哦,主啊!切求你使我——
不求人的安慰,但求能安慰人;
不求人的理解,但求能理解人;
不求人的怜爱,但求能怜爱人。
因为在施舍中,我们有所收获;
在宽恕他人时,我们也被宽恕;
在丧失生命时,我们将复活而获得永生!
结论
耶稣在世上最后一个星期称为“圣周”,这一周是由耶稣进耶路撒冷那天(星期天)开始,以被钉十字架那天(受苦星期五)结束。四本福音书作者都以不同比例的篇幅记载耶稣最后一周的事:路加用了四份一篇幅,马太和马可用了三份一篇幅,约翰用了一半。可见四福音作者都非常重视与耶稣的死有关的事:星期天,也就是今天,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星期一,耶稣洁净圣殿;星期二,耶稣橄榄山上预言世界末日;星期三,耶稣休息;星期四,耶稣吃最后晚餐;星期五,耶稣被钉十字架。
Posted by Richard Lam on Monday, April 0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