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周隆捷牧师主日崇拜信息 Sermon 12/06/2016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袮之於我 vs 祂之於我(4
经文:约翰福音 44354 

            在讲解水变酒神迹时, 我曾问一个问题:先有信心,才见神迹,还是先见神迹,才有信心?你们的不同答案皆对,因为圣经在这方面各有不同的教导。

            在马太、马可、路加,三本福音书,我们看到的是:先有信心,才见神迹。我举一些例子: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吧!照着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马太813“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马可536 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路加1714 根据上述圣经:在神迹前,都是先有了信心。所以,“信”是施行神迹的条件。因为信心,神迹才出现。

            但在约翰福音,“信”却是神迹的结果;神迹发生了,人才有信心,就如耶稣以水变酒后,圣经说“他的门徒就信他了”(11节)。为什么约翰福音的教导与其他福音书不同?原来,在约翰福音,,绝对不是单单一个认知或领悟的经验;,最终是一个生命zoe)的体现。简单的说,约翰福音讲的信心是活的,包括新生命、更丰盛生命等。

            今天的证道经文是约翰福音记载的第二个神迹,我的讲解偏重信心这方面。

1。信心的含义
“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48节)

            “你们”,指众人。的确,包括门徒也都是因为看见神迹而信的(211)。

            福音书给我们看见三方面神迹与人的信心的关系:

一。若不看见神迹,总是不信。
            耶稣说的话。

二。就是看见神迹,还是不信。
            敌对耶稣的人不仅不信耶稣,还污蔑耶稣是靠鬼王赶鬼。

三。没有“看见”神迹,其实就信了。
            这位大臣在还没有看见神迹,也就是他的儿子医好之前,已经相信耶稣。耶稣说: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9这位大臣是有福的人。

            讲到这里,我们对信心的含义应该比较了解了。圣经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因为信心,虽然还未看见,却如同已经看见。圣经又说:“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17

            我问两个问题:
                        A。你相信上帝能使人复活吗? 
                        B。你相信上帝能使无变有吗?

            你相信,我也相信。为什么你我会会相信?因为圣经记载、教导.举例说耶稣使拉撒路复活,圣经提到末日死人复活。因此你我当然相信上帝能使人复活。同样,你我相信上帝能使无变有,也是因为圣经记载、教导。举例说上帝创造宇宙万物、生命,就是从无变有,圣经明说:上帝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我们人绝对绝对做不到这样。人不能想做一本书就有书,想作一幅画,就有画,想有一种房屋,就有房屋。人需要长时间做工,运用各种器材机械,才能拥有想要有的。

            所以你我说相信,没什么了不起。但亚伯拉罕就与我们不同。

            我们都知道亚伯拉罕要将他儿子以撒献给上帝的事。这件事,圣经如此的形容他的信心: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有的上帝,(罗417

            请问:在亚伯拉罕之前,上帝叫过死人复活吗??没有。请问:在亚伯拉罕之前,上帝行过使无变有的神迹吗??没有。(那时创世纪还没有成书)可是,亚伯拉罕却是这样的相信:他要奉献儿子,因为他好像看见上帝使死的儿子复活;他要奉献儿子,因为他好像看见儿子没了上帝又赐他儿子。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

            信心、信心,好像很抽象、看不见。其实,信心就是看见本身,信心就是看不见的看见,信心使我们看见那看不见的上帝。信心是一种的投射投向那一位叫信心的内容成为真实者的身上;信心是一种透视力,使有信心的人虽然处身现在却能够看见将来

            这一年来看报纸,许多人埋怨向银行申请贷款很难获得批准。可是,上个月十六号星期一,我向大众银行申请贷款。十八号星期三下午,银行经理打电话通知我申请批准了。我回答:这么快!少过60个钟头!

            这么快批准,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大众银行经理对我有一定的认识,信任我,所以三天内就批准我的申请。我讲这件事,意思是说: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信心叫“信任”,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彼此认识。

            我们人与上帝之间的信心呢?我们人与上帝之间的信心叫信赖,虽然对上帝认识有限,但对上帝却是无条件、绝对的信赖。这种信赖使我们能够处在任何境况中却不怀疑,面对任何艰难却不屈服。所以,两个人,一个对上帝有信心,一个对上帝没有信心,对事物的反应也是不同。

没有信心的人看困难时恼人的问题;有信心的人看困难时学习的机会。

没有信心的人看错误是失败的经验;有信心的人看错误是成长的体验。

没有信心的人看失败是痛苦的回忆;有信心的人看失败是成功的基石。

没有信心的人看痛苦是无比的咒诅;有信心的人看痛苦是化妆的祝福。

没有信心的人看压力是背负的重担;有信心的人看压力是能力的产生。

没有信心的人看危机是绝望的尽头;有信心的人看危机是希望的突破。

没有信心的人看打击是上天的不公;有信心的人看打击是品格的塑造。

            在这个神迹中,作儿子病重的少年人从来没有现身,但却得到耶稣的医治。这点与我们的处境很相似。我们跟这个少年人一样,没有亲自见过耶稣,但这点却不能阻止耶稣听我们的祷告,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且,这种处境正好为我们的信心提供了一个操练与运作的空间。这是我接下来要分享的。

2。信心的本质
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50节)

            这段圣经三次提到大臣的儿子活了(50节,51节,53节),这是强调耶稣使大臣的儿子活了,耶稣的话带有力量,耶稣的话是生命之道。耶稣是生命的主。但这段圣经也给我们看到一件我们人生活中残酷的事实 - 生命中的无奈。

            台湾有一个人叫张忠谋,写了一篇文章很多人传阅。这篇文章题目:生命的缺口。作者说在这讲究包装的社会,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面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作者说多年观察,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意思说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无奈。作者举一些例子:有的人夫妻恩爱,月入数万,却是不孕;有的人才貌双全,能干多才,爱情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的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有的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子空空。

            的确,生命总是有缺口、无奈。古人、老人的话,人类的经历,皆一一显示这方面的事实。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世事本难全(中国宋朝诗人陆游的话:世上的事不是十全十美,你所想和你所要的,不一定会得到实现)、“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圣经如此的启示我们:人生在世必遇患难(伯57,耶稣也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1633
同样,圣经记载的这位大臣,生命也有缺口,无奈。

            圣经说一个大臣,吕振中译本王的臣仆。这位大臣很有可能是希律王的官员他是皇室人员或跟皇室亲近的人。什么事发生在这位大臣身上?

            46节:“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在语法上,儿子的前面有一个冠词。这表示这位儿子很特别,若不是大臣唯一的儿子,也必定是大臣最最最疼爱的一个儿子。可是,这位儿子正在20里以外的迦百农家中病重,正徘徊在鬼门关前。

            47节:大臣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祂,求祂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这段圣经以第三者叙述的方式,说明大臣求耶稣的原因。这个动词是未完成式,表示这个大臣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求耶稣。第49节又再重复大臣的话:求你……”

            这位大臣有尊贵的社会地位,他是人所巴结,人所看重的人。他的生命一样有缺口,无奈。而且,他的地位、权势、钱财、围在身边的人,都帮不上他。儿子快要死了,他极度担忧,内心焦虑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只能对耶稣说:“求你……”,重复的求耶稣。

            大臣面临生命中的无奈,他去找耶稣,他找对了神,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恩友歌》(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一首非常美丽的诗歌。

1
何等恩友慈仁救主,负我罪愆担我忧。
何等权利能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多少平安我们坐失,多少痛苦冤枉受。
都是因为未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2
我们有无试探引诱,有无难过苦关头。
决不应当因此灰心,仍当到主座前求。
何处能寻这般良友,同尝一切苦与愁。
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

3
我们是否软弱多愁,千斤重担压肩头。
主仍做我避难处所,奔向耶稣座前求
你若正逢友叛亲离,快向耶稣座前求。
到他怀中他必保护,有他安慰便无忧。

            这首诗歌作者名叫史克文(Joseph Scriven1819-1886),爱尔兰人。父亲是皇家海军上校。他曾一心想当军人,进军官学校,但因为健康欠佳而停止受训。1842年,他毕业都柏林大学。在他结婚前夕,他的未婚妻意外堕水溺毙。当时他痛不欲生,但耶稣安慰了他。1844年,他25岁时前往加拿大教书。几年后,他再次恋爱。可是就在筹备婚礼时,未婚妻忽然患病死去。此后他孤独一生,将自己的生命、财产、光阴,完全给主使用,让主引导前程。

            1855年,他从最痛苦忧伤的经验中,写下了这首诗。1857年他母亲在英国病重,他不能前往探望,就把这首诗寄去安慰母亲。有一次他生病了,朋友来探望他,在他床旁看到这首诗的草稿,阅后好奇的问他可是作者?他说:这首诗是主耶稣与我共同写的。史克文只写了这一首圣诗,但百多年来一直是基督徒的最爱。

            谁的生命中没有缺口、无奈,请举手给我看?每个人都有。我们人生命总是会有缺口、无奈,许多许多的无奈,但有没有求耶稣?晓得向耶稣求吗?求多少次?《恩友歌》第一节最后两句非常有意思:
多少平安我们坐失,多少痛苦冤枉受,
都是因为未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O what peace we often forfeit, O what need-less pain we bear,
All be-cause we do not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大臣找耶稣求耶稣,对耶稣有信心。不过,这段经文却给我们看见两种信心。

一。自己的信心
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49节)

            大臣对耶稣有信心,一而再再而三求耶稣。然而,那只是他自己的信心。因为他求耶稣时已经先定下自己的一个方法:趁着儿子还没有死,耶稣快点去医治他。

            今天我们向耶稣求,不也是常常定下自己的方法,本于自己的信心:主啊,我要这样;主啊,我要那样。

            我问一个问题:大臣的要求合理不合理?对不对?合理,对,在人看,对人来说。家人病了,我们找医生,也是希望医生先到家里看看病人,然后才谈医治。因此,大臣求耶稣在儿子还没有死之前就下去,乃是合理的做法想法。但是,合人的理不等于合上帝的理。我们希望耶稣按照我们的方法行,其实是把耶稣的能力和作为限制限定了!

            很多年前,有一个牧师去越南宣教,有一晚,接受一对基督徒夫妇招待。不过,这对基督徒夫妻不时唉声叹气不断。牧师问了原因。原来,这对基督徒夫妇结婚后,一连生了三个女儿。这对夫妇说,我们家对面那对夫妇不是基督徒,结婚后一连生了三个儿子。我们向耶稣祷告又祷告,却是一连三个女儿。牧师只能安慰他们。

            二十多年后,那位牧师又去越南。这么恰巧,招待牧师的也是那对基督徒夫妇。不过,这一次,这对基督徒夫妇乃是神采飞扬,笑容满面,跟二十多年前完全不一样。牧师问了原因。这对基督徒夫妇说,以前我很羡慕我家对面那对夫妻有三个儿子,埋怨上帝赐我三个女儿。可是,越战期间,他们的儿子被征召做兵打战,三个儿子,不是战死,就是伤残。原来,我三个女儿却是健健康康成长,各有各好归宿。原来,上帝赐我三个女儿,是最好的祝福。上帝说:“我的意念不是你们的意念,你们的道路也不是我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8-9

            我们向耶稣求,信心是把一切都交给祂,完全相信祂的方法。

            这位大臣找耶稣求耶稣,把需要交在耶稣手中。他的需要就是儿子的病好,这是他自己做不到的。然而,他把事情交在耶稣手中,却没有把自己也交在耶稣手中。因为他有他的想法和方法,他觉得耶稣应该照他的想法用他的方法解决他的问题。

            今天有许多人也是这样的开始了他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垂听我祷告的,那么就把我所祈求的这事赐予我;为我行这个神迹吧!那么我就会相信你了。所祈求可能涉及一位终身伴侣、一个事业上的机遇、解决某些纠纷事件、解除某个失败所带来的恶果、或是逃避某些凶险的危难。这些祈祷,有时也会得到应允,我只能说主的恩典何等浩大,是主怜悯。不过,这样的祷告“应验了,所谓的信心,不过是是自己的信心,不是真信心。

            我牧会曾接触过一个人,一件难忘的事。

            三十五年前,我被年会派去Sitiawan二条路恩典堂做传道。有一个老人家,信主不久。这位老人家如何信主?教会信徒告诉我。她(雷六妹)年老生病卧床,有人向她传福音说,相信耶稣,耶稣医好你。于是,她决定信主。信主后,她身体康复。每个礼拜她踩脚车来做礼拜。她丈夫已经死了几年,她跟她丈夫的风水做了。那时,她不是基督徒,坟墓上安装其他宗教的饰物。她信主了,就交代人把那些非基督教饰物毁掉撬坏,换上十字架。

            后来,我进去马来西亚神学院深造。我听见这位老人家的事情。有一天,她踩脚车跌倒。这一次,她没有好过来,而是卧床一直到死。死之前,她交代人做了一件事:把十字架毁掉撬坏,换上其他宗教饰物。

            今天,许多人做礼拜,祷告耶稣求耶稣,好像对耶稣有信心,其实,那是自己的信心,不是真信心。就如因为看见或经历神迹奇事的信心,不是真正的信心。所以,约翰福音有这么的一段话:有许多人看见祂(耶稣)所行的神迹,就信了祂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祂知道万人。(约223-24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来116什么是上帝所喜悦的信心?信心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下次我继续要讲解分享的。

林崇恩传道主日崇拜信息 Sermon 05/06/2016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保罗——效法的榜样
经文:使徒行传 271-26

      今日的证道经文是一段有关保罗坐船往罗马途中所遭遇到风暴的经历,虽然所读的经文有点长,但是却拥有很丰富的内容和教导在其中。保罗是我们所认识的伟人之一,他信主前和信主后的改变是非常巨大,而且保罗能成为你我效法的榜样。保罗可以说是一位领导的模范,是群众的领袖,因为在任何一个你想象得到的情况中,他都能领导大家应对变化。我们知道保罗不是任何一块土地的统治者,也不是任何一支军队的指挥官,更不是什么名门贵族。保罗只是上帝的孩子,上帝却是保罗唯一的依靠。在使徒行传27章中,我们可以看见,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中,在其他人(有力量的人)无能为力的时候,保罗能掌控局势。保罗当时的地位并不高,他只是一名的囚犯,但是他确实是一位大有影响力的人,是效法的对象。从今日证道经文中,可效法保罗的特点:

1)赢得信任
            经文的开始我们知道,保罗启程前往罗马,当时的他是一名的犯人,没有什么地位,没有权威,没有责任,没有权利等等。我们要知道,成为一名的犯人,即使是大老板,总裁,百万富翁等等,只要是犯人,在监狱里,也只不过穿着囚犯的衣服,听从警官的命令,没有任何权利和权威了。我曾经看见一篇文章说到,一位基督徒想要把一本圣经送给某某犯人,但是却不被应许,因为唯一把圣经交给囚犯的方法是透过指定的监狱牧师,不但如此,监狱牧师需要把书的封面封底都撕掉,免得有人拿厚纸去制作武器。这让我们知道,犯人是失去任何的权力,这就是保罗的处境。

            经文出现一个人名“犹流”,这人是一名百夫长,他是一名罗马军官。在犹流的手下听命的有一百人。在罗马的军队中,百夫长是最高的等级了,他手下管辖的也都是精兵。圣经经文3节:“第二天,我们到了西顿。犹流宽待保罗,准他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经文出现犹流宽待保罗准他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犹流是一流的罗马百夫长,是一个训练有素质的军人,他是一名有能力的指挥官,而且一般上,船到港口,通常囚犯是要留在船上受监管的,但是为何犹流如此宽待保罗这一名囚犯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犹流信任保罗,或保罗赢得犹流的信任。但是,经文也告诉我们,保罗在狂风大浪前第一次向众人所说的话,百夫长不信保罗所说的,而相信从掌船的和船主。最后,在保罗第三次对船上的人说话后,百夫长要救保罗,不准其他人任意而行,结果,众人都得救,这一切都是因为相信保罗。

            如何建立别人对你我的信任感呢?当人们相信你愿意尽所能,用自己的力量维护他们的好处,不对他们造成任何伤害时,他们就会相信你。如果你的心里老是想着自己的成就和最佳利益的人,这不是基督徒应有的态度。我们应该如保罗能向周围的每一个人证明自己最顾念别人利益的人,会努力让周围的人成功,热切希望人人都能够成长。

            一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需要言行一致。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是上帝的门徒,我们需要成为一位能赢得别人信任的人,在这社会中为主作光作盐,领人归主。所以,我们要赢得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好像保罗一样。特别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对我们的家人、丈夫或太太、朋友、邻居、同事等等,我们所说和所行的,都们需要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我们就能够将上帝显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看见基督徒的不一样。

2)采取主动
            “航行的日子久了,已经过了禁食的节期,行船又危险,保罗就建议,对众人说:‘诸位,我看这次航行,不但货物和船要受损伤,大遭破坏,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使徒行传279-10当保罗说这句话时,请问他是什么身份,竟能劝这些船员,给他们意见?保罗只不过是个囚犯。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艘船载满了有权力的人,如:船长、船手和优秀的船员,还有一位百夫长和罗马帝国军队的兵士。他们都知道航行会有危险,他们各有自己的看法,各都有正式发言权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从经文我们发现,保罗采取主动,大胆直言。他觉察到这个的风险,并清楚地指出货物、船和性命将遭遇破坏。我们都知道,他没有地位,没有特权,没有权威,但是他知道这个计划会出现问题,所以他采取主动,努力地去解决问题,这是我们需要效法的。保罗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采取主动,大胆直言。

            成为基督徒的我们都知道要在这世上为主作光作盐,因此,采取主动是必须的,特别是在上帝的事工上。保罗采取主动,他没有看自己的身份,没有看自己的权力,他只看见危险和需要,他就主动提出意见,请问我们是否会如此呢?采取主动是现代的一个问题,人人都是被动的,很少采取主动,多数是等人吩咐、等人推动、等人叫,才愿意走一步,做一点。弟兄姐妹,请问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保罗采取主动,我们也需要学习采取主动。不论在任何的情况之下,看见有需要,就应该主动地伸出援手。例如:看见社会中贫穷人士有需要,我们应该采取主动关怀及照顾他们;看见家人在生活上有需要,我们也应该采取主动去关心和给予帮助;看见教会弟兄姐妹有需要,我们应该采取主动走到面前给予关怀;看见团契有需要,我们应该采取主动地参与和给予建设性的建议等等。保罗看见危险和需要,他采取主动地提出建议,这是上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的。

3)鼓起勇气
            刚刚所念过的经文提到当时他们遭遇“狂风大浪”,这并不是开玩笑的。当我们继续看经文时,21节至25节说:“众人已有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保罗就出来站在他们中间,说:‘诸位,你们本该听我的话不离开克里特岛,就不致遭到这样的损失和破坏。现在我劝你们放心,除了损失这条船,你们中间没有一人会丧失性命。因为昨夜,我所属所事奉的上帝的天使站在我旁边,说:“保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凯撒面前;并且,上帝已把安全赐给与你同船的人了。”所以,诸位可以放心,我信上帝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这是保罗第二次站出来对船上的每一个人说话,保罗所说的这一番话并不是要指责或责备他们在之前不听保罗所说的,而这番话是一个的提醒、鼓励和安慰。保罗鼓起勇气地对他们说“放心”,这是非常强烈的信心。之前船敌不住狂风,被风浪逼得很急,众人也不断地把船上的货物和器具抛进海里,而且天气恶劣连日月星辰都看不见,人几乎绝无求生之路,对在船上的人来说是一片绝望情景,而在这种的情况下,保罗鼓起勇气,非常有信心地说“放心”,而这个的信心是来自上帝。保罗凭着相信上帝应许,就劝导船上的人放心,让他们得到一个盼望。

            因着保罗的信心,他能鼓起勇气地对船上的人说话。“勇气”对于传播和维护基督的真理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传福音上。今天的基督徒缺乏勇气或感到害怕地与人谈道或传福音,这是一种对上帝缺乏信心。保罗听见上帝对他说不要怕,他也相信上帝会与他同在,并且成就上帝所应许的,因此,保罗勇敢地对他们说“放心”。同样地,今天上帝也应许我们祂会与我们同在,我们不需要感到惧怕,但是,为何我们不能像保罗一样鼓起勇气地向人传福音或向人宣讲上帝的应许呢?这就关乎我们对上帝的信心。

            弟兄姐妹,请问你认识谁是尼克(Nick Vujicic)吗?尼克生来就是一位残缺的人,没有小腿、没有脚指、没有手指、没有膝盖、也没有手臂。正常的人都会为他感到难过,但是请看他怎么说:“上帝不会让任何事临到我们,除非为了成就祂美好的计划。在我十五岁读约翰福音第9章时,就将我的生命完全献给了基督。耶稣说那人眼瞎的原因‘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我现在明白了,上帝在我身上彰显祂的荣耀,祂借着我的残缺,成就了健全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我们都知道,尼克到处传扬上帝的爱和福音。他说:“如果像我这样的条件都能信靠上帝,那么在你的境况中,你也能信靠上帝。……我最大的喜乐就是在生命中有耶稣,我能活出祂在我身上的神圣计划。”弟兄姐妹,若尼克身上的残缺发生在你的身上,请问你是否能够像尼克一样说出以上的话吗?你是否也能好像尼克超越自身的局限,完全信靠上帝吗?保罗的信心是坚心信靠主,他与在船上的每个人一样都面临危险,但是他相信上帝的应许,将信心建立在上帝的应许上,得到勇气,勇敢宣讲神的应许和福音。

      弟兄姐妹,请问我们能鼓起勇气,为了上帝向人传福音、为主做见证、参与服事、关怀和社区服务等等吗?

结论:
            透过保罗生命,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中,他再一次提醒我们需要成为一位讨上帝喜悦和能见证上帝的基督徒。保罗的赢得信任,采取主动和鼓起勇气是我们这一生所需要效法的,这才能够为主作盐作光,见证上帝。

      弟兄姐妹,芙蓉堂正迈向成长的阶段,我们需要成为一位讨上帝喜悦的孩子,能见证上帝的门徒,成为一位赢得信任的基督徒,透过人对我们的相信,能遇见上帝和看见我们的不一样;也成为一位采取主动的基督徒,看见社会、教会或家庭等等有需要有危险,能主动地以行动来帮助;以及成为一位鼓起勇气的基督徒,为了上帝,勇敢地献上自己。

反思问题: 
  • 在你的生命中,谁赢得你对他/她的信任?为何赢得你的信任?请分享。
  • 你愿意为了上帝而采取主动服事祂吗?在什么事情上,你能为上帝而采取主动?
  • 保罗在遭遇狂风大浪中,鼓起勇气地说了一番提醒和鼓励的话。为何保罗能有鼓起勇气的能力呢?请问你愿意鼓起勇气向人传福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