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章传道主日信息 Sermon 22/02/2015

|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得失都是福
经文:路 638,使2035

今天是年初四,相信大家还在新年的气氛当中。讲到华人的新年,我们都有一个优良的风俗,就是在新年期间要讲好话、讲祝福语。不准提到那些不好的事情,尤其‘死’这个字。就算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都要往好的方向讲。比如打破碗,讲‘岁岁平安’嘛。这些都是因为新年新的开始,希望一切顺利,得到很多祝福。讲到祝福,有很多华人总喜欢在家里贴上一个倒转的“福”字,意味着“福到了我的家”。但是,这个“福”是什么福呢?是什么样的福临到你的家呢?有没有想过?按照华人有一句话说“五福临门”,你们有谁知道是哪五福?就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简单来说:有福的人,应该是命越长越好、钱越多越好、身体越健康越好、为人善良得到很多尊重、死的时候没有痛苦牵挂,安详离开世界。这就是“五福临门”了。

            但是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的题目是《得失都是福》。在华人观念里面,我们看见福是越来越膨胀的,越长越好、越多越好。所以,我们会常常把‘得到’跟福气挂钩,而当我们失去了某些东西,我们会觉得这是祸来的。许多人以为得就是有福,失就是祸,所以现在的人心所认为的福就是得财、得名、得子孙、得什么等;如果是失财、失势、失机会、失去什么的,就是祸临到,不顺利。

其实,在华人深厚的五千年文化里面,我们的哲理不应该只是这样而已。什么得到要多要好便是福。曾经被人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留下两句四字名言给我们后代,一句是“难得糊涂”,另一句是“吃亏是福”。郑板桥认为吃亏原来也是一种福气来的。还有,我们有一句很出名的谚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里面。它的意思是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这里面有一个故事说到:

【在靠近国家边界要塞的地方,住着一位精通数术的长者,就是很会预测的老人家。有一天,他家的马自己跑到敌人的地方去了,要追也追不回了。于是,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你们怎么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事情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敌方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得到双倍的祝福啊。这个老人却说:“你们怎么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一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常常骑马遛。怎么知,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你们怎么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敌方大举侵入边塞,那些年轻强壮的男子都被征用参战去了,靠近边塞的男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这个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由来。失去的不一定是祸,得到的不一定是福。

回到我们圣经,耶稣也教导我们‘施比受更为有福’,就是你施舍出去,比起你得到进来,前者更加是福。或许这是郑板桥所领悟的“吃亏是福”吧。耶稣在路加福音书说:你们要给人。这也是一种失去来的,却是换来更多福气。华人先贤的哲理跟基督信仰的真理,在这个地方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得未必是福,失也未必是祸。”现在,让我们从圣经真理当中,找一些故事,就像刚才我们所读的经文一样的,来印证一下。

一.得未必是福,失未必是祸:亚伯拉罕和罗得的分居(创世记13-14,19章)
当亚伯拉罕和他的侄儿罗得,来到迦南地安顿下来后,伯特利周围的山谷本来就是比较旷野的地方,现在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牛群羊群,显得有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各自的牧羊人总是为了抢先从井里提水,或者让牛羊吃初生的嫩草,时常起了争执。经文说:“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创13:6)” 亚伯拉罕看得出,这种情形不能再持续下去,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13:8-9)”亚伯拉罕是长辈,又是领袖,但他选择吃亏,把选择权给了罗得。结果,“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创13:10-11)”

罗得很会算,他得到了约旦河的全平原,那里是滋润的;反观,亚伯拉罕得到的只是够他刚刚好需要的旷野地。但是,罗得得到这么好的地使他有福气吗?没有,创世记14章记载,罗得的那地方因为好,常常有打仗。甚至到了创19章,因为那地的罪恶极大,上帝灭了那里的城市(所多玛和蛾摩拉),导致罗得到最后是一无所有的收场。亚伯拉罕虽然失去滋润的大地,却是得到上帝大大的赐福。

二.得未必是福:无知的财主比喻(路加福音12:16-21
“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 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这个人之所以被称为财主,因为他相当富有。圣经说他‘田产丰盛’,其至没有地方收藏。这些财产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是靠双手劳禄得来的。我们可以推测他拥有很多的农田,他从自己的农田里收到大量的农作物,然后把所收的农作物卖掉,赚到许多的钱!他赚钱是没有走旁门左道的,他一直走的是正门正道。他不是社会的寄生虫,他有自己的实业公司;他不是当官的人,他没有贪污国家的资财;他也不是靠社会关系,也许他连个当官的亲朋好友也没有;他更不是老偏的人,他的家产不是靠买彩票、玩股票暴发的!总之,他的家产都是通过勤勤恳恳的劳动所得。不但如此,这个财主不但会赚钱,而且还会理财。他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好到一个地步,仓房不够大了!他要拆小的换大的!不但如此,他还是一位正人君子,我们看到这位财主,他发了财、有了钱,不但没有花天酒地,也没有为非作歹;他只想过“安安逸逸”的过自己的好日子,他开始精心设计、安排的自己的退休之后的生活了:他想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他想好好地享受一番生活的乐趣!

从世人的角度来说,他的确已经成功了!他所得到的,论财富、论声望、论聪明、论人品,都是顶呱呱的,他得到了这一切应该都是我们在追求的吧?可是,上帝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财主盖一个很大的仓库储藏一切粮食和财物,却不肯施舍帮助。在他的周围其实有太多需要救济的人,在他的身边有太多需要扶持的人,但是他的眼中没有旁人的需要,只有自我的累积;他的心中没有他人的困苦,只有自己的享受。他是为“富”而不仁。或许在人看来他是有福的,但经上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财主得了许多财宝,却失去了生命,无疑是祸不是福。

三.失未必是祸:撒勒法的寡妇(列王记上17:8-16
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起身往西顿的撒勒法去,住在那里,我已吩咐那里的一个寡妇供养你。”以利亚就起身往撒勒法去。到了城门,见有一个寡妇在那里捡柴。以利亚呼叫她说:“求你用器皿取点水来给我喝。”她去取水的时候,以利亚又呼叫她说:“也求你拿点饼来给我!”她说:“我指著永生耶和华你的 神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做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做吧!只要先为我做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做饼。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藉以利亚所说的话。

            在这之前,我们要看到上文发生什么事情。以利亚“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起誓,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17:1)”,什么事情发生了呢?旱灾、饥荒。而且这个旱灾相当严重,因为“过了些日子,溪水就乾了,因为雨没有下在地上。(王上17:7)”试想一下,干到溪水都不见了,其他农作物可以收割吗?恐怕都干死了,人们都在闹饥荒。然后,在那个年代,孤儿寡妇本来就是社会的边缘人,平常生活已经过得很苦了,现在又遇上旱灾饥荒,不要讲孤儿寡妇,恐怕君王都受到很大打击。

            上帝却在这样的时候,差遣以利亚来到这个寡妇那里。于情于理,在一个这样的情况寡妇和孤儿只能成为救济的对象,而不是供养者。但我们看到寡妇的反应是什么?寡妇当时在捡柴,当以利亚向她要水喝时,她二话不说就去给一个陌生人取水去了(王上17:11。我们要知道‘水’在平时算不了什么,但当时发生了三年半的旱灾,水就显得非常的宝贵了。不知道这个寡妇担水费了多少力气。还有,以利亚对她说:“先为我作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作饼(王上17:13)”。寡妇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要知道,她和儿子吃的都没有了,却拿饼先给一个陌生人吃(王上17:15。这就是这位寡妇的牺牲,在这样的环境还愿意施舍。

因着寡妇的牺牲奉献,让她得到更多恩典。她一家人在饥荒中活了下来,家里的“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王上17:16)”。寡妇也经历了儿子死而复活的神迹。这个寡妇因着他对先知的接待和付出,不但得到了恩典。当她的儿子死了的时候,当她所有的希望都没有的时候,因着神的怜悯,她却得到了更大的福气,她的儿子活了过来。

结论:
弟兄姐妹,我们都晓得‘得到’是有福的,但有时也不一定是福来的。牺牲、失去或吃亏,看起来与我们不利,但若能按神的旨意而捨去,是更为有福。我们千万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强求样样得到,不肯舍去一点,不然到最后得不偿失也说不定。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不知道在座有几个人会认为舍弃是福,但是从我们的文化中,从圣经的教导中,‘给’、‘舍’,都是有福的,而且更加有福。因为,‘得’是为着自己享受,表示自己不够才一味要得到更多。若单单得而不舍,更表明自私,只看见自己。得是有福,但不是最有福。‘舍’是自己的足够了,可以叫别人得着,使别人有享受。也表明自己有余,不是不足,虽然有时外表看起来不够,但内在是有余的。这是一种生命的成熟、生命的丰满,常看到别人的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所以施比受更为有福,是两种生命的不同表现。无论如何,得失都是有福,不必抓的太紧,一切有上帝的旨意在当中。希望在新年期间,无论是给的人还是受的人,都蒙上帝赐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