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周隆捷牧师主日崇拜信息 Sermon 07/07/2013

|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更美的宣教
经文:马可福音16:15

    2006年,我曾以“宣教的教会”为题作一系列分享,今年主题“更美的宣教”,我只打算分享一次。
耶稣说:“往普天下去”(all the world),这是教会今年标语。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借用英国神学家Paul Miller的讲解跟大家分享。

1.低层次意义 -  “普天下”指 “地理性”
    在其他书卷,耶稣讲过类似的话,如:“你们要去,使万民作为的门徒...”(马太28:19)“你们...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这些话都清楚显示“地理上”意义。

2.中层次意义 -  “普天下”指 “全人性”
    “全人性”有两方面意思。

(1)每一个人
    “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徒11:19)

    “只向犹太人讲”,这是不对的,因为不单犹太人需要福音,所有的人都需要福音。

    所以,“往普天下去”,意思说把福音传到每一个国家,也要传给国家内不同族群的人。举例说,福音传来我国,传给华人,也传给印度人、伊班人、卡达山人、Senoi人等。这也是宣教学者说的,每一个“地理单位”中,包含了不只一个的“族群单位”或“文化单位”。

(2)全人需要
    宣教,按字面,指传福音。但是,宣教不只是传福音,也是社会关怀。

    我1985年毕业马来西亚神学院的毕业论文,画了一幅宣教神学思想演变的图表,列出近百年来两个世界宣教团体举办的宣教会议和地点。这些宣教会议都是宣教工作,也反映出教会对宣教了解逐渐改变,以及更全面。

    举例说,1910年爱丁堡宣教会议,只是谈传福音,所以会议主题是:“在这世代向世界布道”(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in this generation)。但接下来的会议,不单单谈传福音,也谈社会关怀。因为爱丁堡会议后,发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大事,教会不得不深入探讨教会或基督徒宣教工作。简单的说,这些会议对教会宣教有几种不同立场:
  1. 只是单单传福音;
  2. 传福音比社会关怀更重要;
  3. 传福音是优先工作;
  4. 传福音或社会关怀,由情况决定之。
    我说个比方,你们就更清楚以上四种看法或立场的分别。

    有个人,在路上遇见一个乞丐。这乞丐已经几天没吃没喝,快要死了。按照上述四种不同立场,就会有四种不同反应的人。
  1. 认为只是单单传福音的人,就赶快向乞丐传福音,对于乞丐快要饿死渴死了,完全不理。
  2. 认为传福音比社会关怀更重要的人,虽然知道乞丐快要死了。不过,乞丐死了不要紧,最重要听到福音,灵魂得救。
  3. 认为传福音是优先工作的人,就向乞丐讲福音、讲耶稣。乞丐不断的呻吟说口渴肚饿,他听不到,因为他要先做传福音工作。
  4. 认为由情况决定的人,他给了乞丐食物和水之后,拍拍手,走了。有没有传福音,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遇见一个类似我讲的乞丐,你是那一种反应?或,快快跑掉?

    我的研究结论:传福音和社会关怀平行,没有轻重和首次之分;传福音和社会关怀,不可分开,也分不开,就如钱币的两面。

    宣教是什么?宣教是是传福音与社会关怀。所以, “往普天下去”,意思说福音兼顾全人需要,即灵魂体的需要。

    我有一本藏书:《更新变化的宣教》。若有人要对福音的“全人性”更深了解,这本书非看不可。

3.深层次意义; “普天下”(all the world)指“普及性”。
    “普及性”指“社会上的各个行业”,这是Paul Miller特别强调的。他说,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普天下”(all the world),各个行业全部加起来,可归纳为七大领域:教会、家庭、教育、艺文与休闲、媒体、商业和行政体系。

    青年使命团创办人Loren Cunningham 把这七大领域称为“思潮的模塑者”(the mind-molder),因为这七大领域是塑造一个社会中的“信念”(Beliefs)“设想”(Assumption)和“价值观念”(Values)的重要角色。这些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使一个社会朝好的方向走,也可能使一个社会朝丑陋的方向下坠。所以,只有在这些领域,都被主耶稣的福音某个程度“化”进去,“融”进去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是福音已经“传”到的地方。

    鲁益师说:“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介绍基督教的书籍;我们缺的是,由基督徒执笔、介绍其他学科的书,这些作者在他们笔下,恰如其分地融入基督徒的观点。”他解释说,我们的信仰不会轻易被一本印度教的书影响,可是我们读以印度教的观点写的地理、植物性、政治学、或天文学的书时,我们很容易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书中的观点。

    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孩子从学校回来,对我说,爸爸,这个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原来,他在学校读到从进化观点写的故事书,受了书中所说影响。

    你也会发现:直截了当为佛教辩解的书,不太会把人变成佛教徒。但是从佛教观点写成的书,影响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影响力更大!

    鲁益师认为,如果有一天,大学生或一般人要找各门学科的导论,结果在市面上风评最佳的,全是出自基督徒的手。到那一天,我们可以说,基督信仰在社会中扎根就指日可待了。

    在社会七大领域中,“教会”占其中之一,其余占其六。除了教会,你关注过其他六个领域吗?这是今天教会和下一代教会要郑重思想的。

    我有一本藏书《神旨·人治》,作者Paul Marshall在书中这么说,撒旦大言不惭的夸口说:“好啊,你要礼拜三晚上和礼拜天早上,那其他时间都归我。礼拜堂给你,媒体、各级学校,还有商业界,我都要了。”

    我们不能只是把信仰着重在“私”的领域,我们也要关注其他领域。这就是“往普天下去”最深层意义。

结论: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孔子说,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
就是为了尽义理,所以达到了仁,
读圣贤的经书,学到了什么呢?
从今以后,也没有什么愧咎了。)

    中学初三读到这段话时,热血翻滚,至今难忘。“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文天祥这么问。今天,我们读圣经,所学何事?

    星洲日报报道欧美许多教堂变旅馆。其中一间教堂,曾有800人做礼拜。800人做礼拜的教会还关门!?不奇怪,因为这800人只是做礼拜,对社会社区的事,完全不领会。

    两百年前,约翰卫斯理大声疾呼:“把基督信仰变成一个偏僻的宗教就是要毁了它。”卫理公会是关心国家社会社区的教会。

    就以我们华人卫理公会来说,1917年在芙蓉创设《中国青年益赛会》,1927年在实兆远三条路创设《青年务德会》等,这两个组织都是教牧和社会领袖联手创设。

    早期华人教会出现不少杰出信徒领袖;在教会爱主爱人,在社会锵锵有声。今天呢?越来越少这样的信徒领袖了。我讲这些话,我是希望我们芙蓉堂出现更多优秀信徒领袖,在社会文教团体,乡团商界领袖,作时代先知,为为国家社会社区公正公义说话,成为社会的良知,上帝的时代见证人。
听说,我国回教化政策是:30个回教徒建一间surau,100个回教徒,就建一间回教寺。那么,你说我们需要多少个基督徒,才可以建一间布道所或教堂?...?两个人!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主耶稣说的:“耶稣说在地上,若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你们中间。”(马太18:20)

    请注意主耶稣讲的“两三个人”,以及“我就在中间”的话。换句话说,这两三个人是经历主,遇见主,能活出主耶稣所赐丰盛生命的人。

    潘霍华说,道成肉身这事说明上帝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上帝已经进入世界的实体,不再站在它的对立面上。”主耶稣是道成肉身,基督徒是道在人间。

    道在人间,更美的宣教。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