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主日 Youth Sunday 28/07/2013


( More photos )

林崇恩传道主日崇拜信息 Sermon 28/07/2013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心DEEP启航
经文:诗篇119:9-11


    今天是青少年主日,这一群的青少年都是参与每逢星期六的青少年团契。我引用周牧师常说的话,成为父母亲或家长的,我们会很注重自己孩子的学业,前途,因此,为孩子们安排国语补习班、数学补习班、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心算班等等,但是好像就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灵补习班,信仰补习班,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补习,不能忽略的。

    今年,本堂青少年团契的主题:心DEEP启航。这主题分为4堂分享,特别谈“DEEP”,而这也是我们所关注的:
  1. Devotion灵修 - 这注重自我与上帝的关系,因为这是做主门徒的关键
  2. EQ管理 - 这教导青少年人注重人际关系,因为成功的人际关系也是传福音其中一个重点
  3. Energy力量 - 特别注重青少年人的力量消耗在那里?特别关注他们的生命见证和责任感,确保他们的力量是用在对的地方,而让青少年人知道自己是教会和国家未来的栋梁
  4. Plan计划 - 教导青少年人有效地计划与管理
    “心DEEP启航”是今年青少年团契所强调地,没有参与过青少年团契的人,不要认为团契只强调游戏罢了,或是强调查经罢了,芙蓉堂青少年团契强调5个育:
  1. 德育 (灵性的更新 – 培育青少年人做主的门徒)
  2. 美育 (情感的和谐 – 让青少年人学习如何有全面的情绪管理)
  3. 体育 (身体的调适 – 让青少年人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 群育 (关系建立 – 让青少年人有健全的人际关系)
  5. 智育 (理智的培育 – 让青少年人无论是在学校课程或校外课程都培养平衡的智商发展)
     因此,青少年团契是一个让青少年人成长和学习的空间,我们要鼓励家中的青少年参与,特别为了他们的身心灵地成长。今天我们可以看见所有青少年人都穿着校服出席崇拜,这也提醒我们每一位的信仰,也需要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学校,因此信仰和生活是不能分开的。
    透过今天特别的主日,与大家一起分享“心DEEP启航”这个题目。“DEEP”意思:深入的。活在现时代的你我,都忙碌与学业或工作,是否我们放慢或停下我们的脚步,尝试发觉你生活的形态是怎样的呢?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形态:
  1. 为了生存(例如为了两餐)
  2. 为了生活(目的是满足工作或生活内容)
  3. 为了生命(带着属灵的生命力活出丰盛的生命)。

    今天尝试想与你们一起谈谈“DEEP”,特别是对我们生命的DEEP,生命的深入化。我们活在这个时代,不单单是为了生存或生活而已,乃是为了生命,带着属灵生命力活出丰盛的生命。

    今年年头,我看了一本由Thom S. Rainer和Sam S. Rainer的书《不可或缺的教会——重获流失的一代》。作者特别以美国来作探讨,根据他们的研究: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二参加教会聚会的青年在18至22岁期间从教会流失。作者也去调查为何他们离开教会,而最后也得到从教会流失的人不再到教会的十大原因。这十大原因也可能是马来西亚或芙蓉堂青少年人流失的原因。重点是在他们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不单教会流失的人越来越多,自称基督的人也越来越少。从圣经中,保罗教导基督徒应该是这时代的基督精兵,我们应该有属灵的军装,为灵魂而争战。但是,根据研究的结果,流失的人数是那么的吓人,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根据研究显示,大部分从教会流失的人都在17至19岁之间离开,在青少年生命中的短短几年内,他们作出了离开教会的决定。因此,到了21岁时,大部分流失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走了。为了要停止大规模的出去,教会必须重新将焦点放在15到19岁的青少年身上。从研究发现,好些脱离教会的人承认他们对圣经无知,他们承认自己对圣经的教义只是肤浅的认识,不够深化。这个的问题至少有部分可以是直接关系到教会或团契,甚至关系到父母亲或家长。因此,“深化自己的生命”是重要的,特别对自己的信仰,对神的话语。

    当我们回到芙蓉堂的青少年人,特别是青年阶段,流失率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呢?是否如同研究的结果:对圣经和信仰只有肤浅的认识?芙蓉堂在几年前就强化青少年事工,特别聘请了青年干事,特别牧养本堂的青少年人。教会看重青少年人,请问你看重你家中的青少年人吗?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部由本堂青少年团契所制作的电影,当我们看的时候,好好去观察整部的电影,特别是当中的内容。我也要特别强调并提醒弟兄姐妹,看完这部电影,不要去骂或讲我们的青少年人,特别如果是你的孩子,因为在这一部的电影中,不是真正的他,而他是根据剧本的要求演出来。因此,你们不是骂,而是鼓励他们。电影中的内容,确实反映出现时代青少年的问题,甚至他们所面对的事情和内心世界。





    这部本堂制作的电影中,出现了四位主角:

    第一位主角: 感情方面出现问题,出现“三角恋”,最后站在路中间,不知道怎样继续走下去。根据香港的调查中发现,12至26岁的受访者中平均经历4次分手,更有不足18岁的青少年人分手经历高达30次。不但如此,“三角恋”或“多角恋”也出现在青少年人中。因此,青少年对所谓的爱情观或是感情观可能只有肤浅的认识,不够深入,因为在调查中既然青少年人是看见别人有,觉得自己感到没有面子而寻找对象谈恋爱;或是为了弥补内心的虚空,寻找精神寄托,才寻找对象谈恋爱。

    第二位主角: 能力方面出现问题,为了面子,向大耳窿借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戏剧当中的主角是只是一名中学生,身边所拥有的东西令到朋友们羡慕。根据香港突破机构的调查,青少年人在消费中,他们不单不是盲目消费,更对消费品本身有研究,除了物品具体功能,用料等元素外,同时包含文化层面,并且与个人身份认同的建立有关系。青少年人透过消费来表达个人的信念价值、珍贵、与他人不同的品味等等,为了是要建立自己身份的独特。这个也是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认识不深,导致做错了选择。

    第三位主角: 人生目标出现问题,不晓得如何计划自己人生目标。从网上看见一些研究显示,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大约55%目标模糊和没有人生目标。这是一个危机,当目标模糊或是没有目标的人生,这可以是毁了我们的一生,甚至迷迷糊糊地过一生。今天可能我们身边的青少年,当你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时,他的回应可能:不知道、不懂;或说我爸爸要我读大学,就读给爸爸看;我家人要我成为医生,就去读医科等等。

    第四位主角: 信仰方面出现问题,特别是信心。从戏剧中,这位少年人连对朋友回应祷告都遇到问题,整个的信仰中心抓不到,导致压力,心灵创伤,甚至连身边的亲人也用“不好听的话”去肯定参与教会活动是不对的等等。这位的少年人觉得为什么上帝不帮助他?为什么上帝离开他?

    这四位主角都遇到一个的问题: 生命的问题,这可以解释——对生命的了解不够深入。

    今天的证道经文:“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我一心寻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篇119:9-11)成为基督徒的你和我,我们的生命应该是一个有深度的生命,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应该是带着有属灵生命力的生命。简单的说,我们应该对圣经和我们的信仰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深入化它呢?

(1)遵行神的话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诗篇119:9)我们活在的时代,到处都在引诱我们过着不圣洁或不洁净的生活。诗人的问题也提醒我们要如何在这污秽的环境中过着洁净或圣洁的生活呢?诗人用“少年人”或《和修本》所用的“青年”作例子,因为青少年人的生命中经常出现各种压力和诱惑,这导致会破坏他们的纯洁。一个人能否保持生命的纯洁,就是在乎他的意志是凭什么引导的,心中想的是什么,脑中所记的是什么,口中藏着什么的话,以及他思想的内容是什么等等。我们需要知道少年人是未来的栋梁,以及少年人是人生中的建基定形时期。因此,关注青少年的行为是重要的。

    诗人说“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或《和修本》“青年要如何保持纯洁呢?”就是要遵行神的话。我们都熟悉的一段经文:“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篇119:105)这节经文说到亮光,光照在路上,照在脚前。这亮光与我走的路和脚有关系。换一句话,神的话的亮光与我的“行”有关系。如何保持纯洁呢?就是遵行神的话,走在神的话中。神的话不只是读和相信就可以了,还要遵行,而当我们越遵行,我们就越明白神的话。比方说:我未曾坐过飞机,我就不知道坐飞机的感受和在飞机上的情况,因此,我必须亲自做过飞机,才能够了解到坐飞机的感受和在飞机上的情况。同样的,当我们越遵行神的话,我们就越明白神的话。所以圣经不只要读,更要去做,去行,做了才能体会圣经的深刻意义。

    对每一位青少年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在生活上保持纯洁,而诗人告诉我们就是实际地遵行上帝的话。我们需要教导青少年人“遵行上帝的话”,但是,首先我们必须先自己以身作则,特别是成为父母亲的,成为长辈的。请问我们自己有“遵行上帝的话”吗?青少年人是有眼睛看的,他们会观察,特别是父母亲,如果父母亲都没有遵守上帝的话,青少年人会遵行吗?肯定不会,因为他们会认为,父母亲都不遵行,肯定不好的,所以,他们也跟着不遵行。当我们要有深入的生命,我们要遵行神的话。

(2)一心寻求神
    “我一心寻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诗篇119:10)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何一心寻求神的人,还要求神叫他不要偏离神的命令?“一心寻求神”可以是指人的期望;“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可以是指需要神的加入。因此,诗人专一寻求神,期望自己不得罪神,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软弱,所以,他祈求神的帮助,使他不偏离神的命令。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有一种的归属感,一个人若不归属于一个家或一个的群体,他会感到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会带来失落感,最后,心灵得不到安宁。我们可以看见这世上的人都会去“拜神”,这证明了人都在寻求神。例如:有一位小孩,被带到一位很富有的朋友家中,虽然在那里好吃好穿,又有好玩的东西,但是他任然会感到不安,吵着要妈妈,一切都不能满足他,直到他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中,他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寻求神”也是青少年人正在寻找的。根据《不可或缺的教会——重获流失的一代》书中的调查,令人惊讶的是,在13至24岁的青少年人中,灵性和快乐有很大的关连。换句话说,在属灵旅途中的青少年比没有这种最求的青少年更快乐。在调查中,13至24岁的青少年,每10位便有7位说他们的宗教对他们生命十分重要,但是可惜的是受访的青少年大部分不是基督徒。属灵的旅途可以令他们快乐,但这旅途却没有带领他们到上帝或是耶稣基督里找到最终的满足。我们可以看见青少年人是在寻求灵性的东西,而我们成为父母或家长的必须看重,并且想办法可以如何与他们建立联系,强化并教导他们如何“一心寻求神”,最简单的方法:以身作则。

(3)神话藏心里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篇119:11)“藏在心里”意思:有如收藏珍宝。这好像是激励我们去背诵圣经的经句,但这是不足够的,我们必须让神的话语活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使神的话成为我们行为的重要指南。

    “将神的话藏在心里”的目的是好像第10节所说的“免得偏离神的命令”,也如同11节所说的“免得得罪神”。因此,我们可以发觉诗人“将神的话藏在心里”的目的不是以自己为中心,乃是以神为中心,是希望有一颗纯洁的心意为目的。

    如何将神的话藏在心里呢?首先,我们要学习神的话,基本的学习是研读圣经。每一天我们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读圣经和查考圣经。你可能会问我:“我很忙的啊!,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那里还有时间读圣经和查考圣经呢?是否可以一个星期读一次?是否一个月读一次?”弟兄姐妹,请问一个人可以一天吃未来六个月所需要的食物吗?不用说六个月,甚至一天都不行。我们也不能够一口气吸进维持一个星期生命的空气;同样的,我们不可能一次过把未来所需要的真理全部吸取了。固定时间阅读和查考圣经是我们最基本要做的,也是我们每日重要的事务。我们对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总能够找得出时间,但是,当问到读经生活却没说没有时间,是否是不重要呢?第二,默想。默想是带领我们进入深入思考,为的是要多了解真理,如何应用等等。读经给我们带来好处,而默想却使好处倍增。为什么我们要默想神的话呢?这是因为上帝会透过经文向我们说话,甚至会发现有什么是上帝要我们遵行的。每当我们深思默想经文内容的时候,这是帮助我们活出真理的秘诀。

    我们是否“将神的话藏在心里”,也反映出我们是否渴慕神的话。在外国一项对基督徒读经习惯的研究显示,只有五分之一的信徒每天读经,差不多四分之一说他们连一次读经也没有。弟兄姐妹,请问这种现象是否也出现在芙蓉堂呢?。我们如果要作一个不得罪主的人,我们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主的话丰丰富富的藏在心里。神的儿女如果肯花工夫好好的读圣经,把圣经当作他惟一的指路牌,同时对于神的话有一颗敬畏的心,他就不至于落到一种极端错误的情形里面去。

结论:
    当我们谈论我们的生命应该是一个有深度的生命,应该是带着有属灵生命力的生命时,我们就应该对神的话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今天诗篇的教导:“遵行神的话”、“一心寻求神”和“神话藏心里”,是我们一生要操练的。

    青少年人离开教会,他们也承认自己对圣经的教义只是肤浅的认识,不够深化,而且从《不可或缺的教会——重获流失的一代》书中提到,有圣经基础而流失的青少年,甚至每一位基督徒,会知道自己没有遵守上帝的旨意。简单的说:有圣经为基础的基督徒会明白他们更需要教会,需要上帝。虽然我们不能够说所有离开教会的人都不熟悉圣经,但是有证据显示与留在教会的人相比,流失的人有更多符合这个的描述。

    请问你关心你家中的青少年人吗?人生最宝贵的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人最要紧的责任就是洁净自己,而这只有神的话才能开导青少年人的心窍,使他走上清洁的道路。牧养青少年,不能够只是交给教会,父母亲也非常地重要,自己需要先以身作则。当我们回到芙蓉堂制作的电影中,如果这四位的主角,他们都以神为中心,以神的话为基础,他们的结局会是如何呢?

    第一位主角:感情方面出现问题的,最后他的结局是没有一位女生要再成为他的女朋友,导致迷茫。但是,如果他以神为中心,以神的话为基础,“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诗篇18:30)

    第二位主角:能力方面出现问题的,最后他被大耳窿追债,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但是,如果他以神为中心,以神的话为基础,“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有福了。因为智慧的获利胜过银子,所得的盈余强如金子。”(箴言3:13-14)

    第三位主角:人生目标出现问题的,最后他选择自杀,了解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他以神为中心,以神的话为基础,“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路上要认定他,他必使你道路平直。”(箴言3:5-6)

    第四位主角:信仰方面出现问题的,特别是信心,最后他也选择了解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他以神为中心,以神的话为基础,“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诗篇121:7-8)

    生命的深度化,需要上帝,特别是祂的话语。因此,家长们,我们需要配搭,看重青少年人的生命,看重他们的成长。

    最后,我要邀请凡是有协助制作本堂电影的青少年人(幕前幕后的),都请到台上,给与他们鼓励。他们都是国家,教会未来的栋梁,制作这整套电影,当中的他们有很多是第一次,他们这份的付出和勇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青少年团契是一个让青少年人成长和学习的空间,我要鼓励在坐的青少年不要错过这个的机会,团契的生活,你会感到很不一样;成为家长们的,应该鼓励家中的青少年参与团契,让你的孩子有另一个空间学习和成长。

雷周隆捷牧师主日崇拜信息 Sermon 21/07/2013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 认识-人(1)
经文: 诗篇8:4-5 ; 罗马书8:21


    我选择这题目做一系列分享开始。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题目是重要的。更何况在这错误乖谬的世代,我们能否将生命之道显明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我们对自己、对人有所认识。

    19世纪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有一天,他坐在一公园长椅上。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西方哲学家常有的打扮),于是粗声粗气地问他说:“你是谁?”,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哲学家苦涩地回答说,“真巴不得我知道。”

    “我是谁?”两千年前,苏格拉底问了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许多人还在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滕近辉牧师说,各时代的人,只要稍有思想,都会想:我是谁?

    “我是谁?”我当然是人。但人的本质如何?本质指特性。是什么特性使人成为人呢?历史上,许多人尝试为“人”作定义,或讲出人的特性:

  1. 亚里斯多德: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定义困难是,理性是抽象的,况且,不见得动物没有理性。
  2. 柏拉图:人是一种有两只脚行走却没有羽毛的动物。客观的观察到人的特性了。不过,第二天,有人把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抛在哲学家门前,问他,这究竟是不是人?所以,从内在(理性)和外在(两只脚)的特性来定义人,你会发现人和动物不同的特性竟然在此消失了。
  3. 卡西勒(Cassirer):人是会使用符号的动物(Symbolic animal)。人可使用符合沟通的,文字,艺术,语言等等,动物对这些就不能掌握和理解。举例说,我们用一副图画,将一个特别意义表达出来,其中含讽刺、幽默的意义,这符符号意义动物无法分别。厕所外符号,一看便知是男厕或女厕,但狗厕用狗的符号,狗看不懂。
  4. 韦利斯(Thomas Willis)说人是会笑的动物
  5. 富兰克林说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
  6. 柏克(Edmund Burke)说人是宗教动物
  7. 美食家包斯威尔(James Boswell)说人是烹饪的动物
  8. 十八世纪的拜斯(Uvedale Price)则将注意力拉到鼻子,他说:“我相信在各种动物中,人类是惟一在脸部中央,有这样明显的突出物。”。
    这些人都努力要把人的特性说出来,解释“人是什么?”“我是谁”的问题。可是,请问:你满足上述答案吗?

    圣经启示,最早问“我是谁”的人不是苏格拉底,而是诗篇第八篇作者。诗人说:“人算什么”,当我们问“人算什么?”时,其实我们是在问“我是谁?”。

    我是谁?人是什么?人有什么特性?很多人给不同的答案。然而,这些答案都无法提供人的全貌,也未能掌握问题的核心。圣经说人是上帝造的,我们要真正认识人,必须回到圣经。任何忽略或离开圣经观点的哲学和心理学,都不完整,不能使人真正认识人。

    圣经告诉我们人有哪些特性?

1.人有荣耀尊贵
“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诗8:5)

    John Stott说这是表示人与其他受造物不同,人具有其他受造物没有的一些特性。
  1. 人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 所以人能思考、分析、讨论、争辩,也能自我反省。
  2. 人具有道德选择的能力: 所以人能分辨是非善恶,做错事会内疚。
  3. 人具有艺术创造的能力: 所以人能画画、建筑、雕刻、跳舞、写诗,也能透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到美丽的事。
  4. 人具有社交的能力: 所以人渴求爱,需要爱。
  5. 人具有谦卑敬拜的能力: 所以人晓得礼拜、祷告、信靠神。
  6. 小结: 人所具有的这些能力:去思考、去寻找、去创造、去爱、去敬拜,动物没有,这使我们人与动物有所区分。可是,我们人千万不能陶醉在这些光辉之下,因为我们人还有败坏幽暗的一面。圣经说:“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罗8:21)。这“受造之物”包括人。

2.人被败坏辖制
    谈到人被败坏辖制,耶稣讲的一段话表达的最清楚:“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毁谤,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可7:21-23)

    这段话给我们什么看见呢?

(1)人败坏的程度-属普遍性
    耶稣讲的这段话不是指某一群体或一团体,祂乃是指全人类,也就是每个人。

    1972年,我买了一本书《颠仆不破的圣经》,书中一段话给我很大的震撼:罪孽–普世的痼疾。然后,圣经指控世人:“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神”。

    圣经发给世人十四项可怕控状:七项加七项,上帝定世人是罪人!

(2)人败坏的本质-自我中心
    这段经文,耶稣列举了十三项“恶念”,你会发现那些“恶念”都是一些自我中心的表现。翻看字典,你也会发现包含“自我”的复合词,如:自我肯定、自我放纵、自我吹嘘、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我抬举、自我意志等等,有几十个之多,这些都是自我中心的千百种样貌。

    有一古老传说这样说:每一个人出生以后,都有两个袋子挂在他的颈项上。一个放在前面,里面装的是别人的过失,而另一个袋子则放在背后,装的是自己的错处。因此,人们能很快的看清别人的过失,而对背后所背自己的错失,却很难看得到。

    人,常常对别人的缺点了如指掌,对自己的过失却豪无所知。耶稣讲的这段话让我们看见自我中心的毒害。所以,我们要有智慧去发现自己的错失,更要有勇气去修正、征服自己的错失,不要一生“依然故我”。

(3)人败坏的根源-在乎内心
    法利赛人对污秽或纯洁的判断是从外在和礼仪来看,他们关心的是手和容器有没有洗干净,以及可以不可以吃某些食物。耶稣强调的是内心;污染人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许多人注重生理健康,其实,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讲到生理健康,指各种器官运作顺利,精神饱满,行动活泼,没有病痛等等。那么,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指个人品格成熟,对自己、别人、社会、世界有正确感受,和谐的关系。

    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点描述。

一.对自己有安详
    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会紧张、自怨自艾。心理健康的人则不会受恐惧或愤怒缠绕,看自己合乎中道,接受自己的短处和失败,享受自己的长处和成功,欢喜地面对日常不同的际遇,能从简单的事物中得到乐趣,有一个主动、乐观、泰然的人生。

二.对别人有好感
    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对人有很多不满、认为别人亏负他。心理健康的人则信任和喜欢别人,建立愉快及恒久的人际关系,重视及尊敬与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并且主动去关怀和帮助别人,不怕被别人欺负,也不欺负人,常常有属于群体的感觉和责任。

三.对前途有把握
    心理不健康的人对群体常常感到不安,觉得一定失败。心理健康的人则不怕面对困难,即使困难来到,仍能镇定地处理,愿意接受新的任务或工作,改变可能改变的环境,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对前途充满计划,对前面的路不畏惧,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干,肯接受新的观念和经验,凡事尽力而为,常觉欣慰。

    印度有一则关于老鼠的寓言故事。这只老鼠和其他老鼠一样,很怕猫。有一个神仙很同情它,愿意帮助它,解除它的害怕。在老鼠的同意下,神仙将它变成一只猫。然而等它变成猫后,它又开始怕狗;因此神仙又将它变成一只狗。可是这只狗又开始无端端地怕老虎;神仙只好把再使它变成一只老虎。当神仙发现这只应该很勇猛威武的老虎竟又开始怕猎人时,神仙再也无法忍受了,说:‘你再这样下去,是毫无希望的,你应该改变的是你的心!不过,在这一点上,我可帮不了你!”

    你怨天尤人吗?你常常跟人不和吗?你常常觉得别人有问题吗?其实,最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心!

(4)小结
    有两个妇人在说长道短。

    妇人甲说:“我那个媳妇样样都好,人又贤惠,就是有点儿手长,常常从未家里拿些东西回娘家,真叫人生气。”

    妇人乙说:“那还了得,再多的家当也抵不住有内贼!小心她掏空你的家。”

    幸好,妇人甲竟然重展笑颜,“我女儿也从婆婆家拿东西回来孝敬我。”

    从这小故事晓得,一个人的良知常会受到情感上的蒙蔽,以致对道德上的是非、对错有双重的标准,而失去了良知应有的功能。我们却要懂得保守自己的良心,不单不被恶念占据,也不可使我们的良心被蒙蔽。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结果报应他。”(耶17:9-10)

3.人是矛盾组合

    荣耀尊贵+败坏辖制=矛盾

    对于人的看法,有的人十分乐观,有的人十分悲观,但圣经却给我们中庸观点,使我们能避免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两种极端。

    圣经告诉我们:人是荣耀尊贵和败坏辖制的总和,是一矛盾组合。人可以非常高贵,同时又残酷到极点,人可以表现得像神,但下一分钟,人行为却像禽兽。人能够思想、选择、创造、去爱并敬拜,但是人也会怨恨、贪心、打架并杀人。人发明了医院来照顾病人,发明了大学叫人获得知识,发明了教会叫人来敬拜神,但是人也同时发明了刑房、集中营、核子武器工厂。这就是人性的矛盾;既高贵又卑鄙,既理智又不讲理,既道德又不道德,既能创造也能毁灭,能爱人又自私,既像神又充满兽性。

    举个例子。看!这人英俊吗?这人是个人吗?是!他是人。但这人也是禽兽;他亲手杀死妻子和两个孩子。然后,你想不到的,这人竟然伤心?矛盾吗?矛盾!这就是人!

    人是荣耀尊贵加败坏辖制的矛盾组合,所以有人地方就有人的问题,人所居住的这个世界,也就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有一段民间语录这么说:

            到了欧洲     - 才知道购物,完全没假货。                                            
            到了北欧     - 才知道太阳,也会睡懒觉。
            到了香港     - 才知道明星,都会戴着口罩。                                        
            到了荷兰     - 才知道海平面,原来这么高。
            到了泰国     - 才知道漂亮妹妹,裤裆里有小鸟。                                
            到了法国     - 才知道被人调戏,还会有情调。
            到了俄罗斯 - 才知道伏特加,只是一种饮料。                                    
            到了夏威夷 - 才知道女人,可以不必买胸罩。
            到了阿根廷 - 才知道不懂足球,会让人晕倒。                                    
            到了韩国     - 才知道漂亮的女人,不是上帝创造。
            到了德国     - 才知道一板一眼,竟然是双B的骄傲。                          
            到了巴西     - 才知道衣服穿得很少,也不用害臊。
            到了英国     - 才知道童话里的幸福快乐,都是伪造。                        
            到了日本     - 才知道死不认账的人,还会还有礼貌。
            到了墨西哥 - 才知道要去美国,还可以走地下道。                            
            到了巴拿马 - 才知道一条河,代表了主权的重要。
            到了加拿大 - 才知道面积比中国大,人比北京少。                            
            到了中国     - 才知道是个有九个骗,还有一个在训练。
            到了美国     - 才知道不管是谁,你可以打官司告一告。                    
            到了澳洲     - 才知道动物和小袋鼠们,多得令人苦恼。
            到了意大利 - 才知道开个账户,没百万美金被人耻笑。                    
            到了奥地利 - 才知道GUCCI和PRADA,比中国还少。
            到了梵蒂冈 - 才知道在境内如何地方开枪,都可以打到罗马的鸟。

结论
    我讲了这么多,重点是:诱惑试探处处有,人当怎么办?上帝的话安定在天,把上帝的话放在心中,以不变应万变。请看以下一段话:

人说: “想做什么就去做!”
神说: “应做什么才去做!”

人说: “追求成绩成就最重要。”
神说: “塑造道德品行最重要。”

人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神说: “舍己为人,感动天地。”

人说: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神说: “饶恕敌人,七十个七次。”

人说: “爱那些可爱的人。”
神说: “爱那些不可爱的人。”

人说: “凡事都得靠自己。”
神说: “离了我,你就不能做什么。”

人说: “条条道路通往天堂,万法归宗。”
神说: “除耶稣以外,别无拯救;唯我独尊。”

人说: “圣经是一部文学作品。”
神说: “圣经是神启示的著作。”

人说: “人的罪行已无可救药。”
神说: “基督的爱可重新再造。”

人说: “赚够本,要翻本。”
神说: “赚够了本,却赔上老本。”

人说: “我现在可以安安逸逸享受了。”
神说: “今晚我就要你的灵魂。”

人说: “成功的领袖都是受人爱戴。”
神说: “成功的领袖都是服事别人。”

人说: “若不是亲眼看见,就不能相信。”
神说: “若不是凭着信心,就无法相信。”

人说: “我要叫人看见我所行的善事。”
神说: “我必在暗中察看你行的善事。”

人说: “你不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不要怎样待人。”
神说: “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

人说: “若不经过私下约会,我怎能认识对方?”
神说: “若不经过父母核准,就无法认识对方。”

人说: “爱是一种感觉,感觉对了,就能去爱。”
神说: “爱是一种决定,感觉不对,仍然要爱。”

人说: “婚姻是一种契约,只要一方毁约,就可以解除。”
神说: “婚姻是一种盟约,即使一方毁约,也不可解除。”

人说: “自己的路自己走。”
神说: “人的道路不由自己。”

人说: “人无法掌控未来。”
神说: “一切都在为的掌控中。”

刘立章传道主日崇拜信息 Sermon 14/07/2013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天父的孩子
经文:哥林多后书 6:18


    刚刚看过这个话剧《父与子》,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是不是你家庭里的写照?还是你常常会在电视上看见的画面?我们都应该会察觉到,现代这个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跟上一个世纪的时代,无论政、经、文、教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了;若是讲得更贴近我们一点,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育乐,都跟我们的父母、祖父母都有很大的不同,或者说更进步了。比如说衣,我们的穿着,以前我们的祖辈父辈可能天天就只是穿着一件白色的T-shirt而已;现在你的衣服可能需要两个衣橱才装得满啊。食,我的吃的食物,我听我母亲说她小时候要到过年过节才有猪肉吃的;现在天天吃猪肉,吃到腻。其他的更不用多说了。所以,刚才的话剧里面我们看到不同时代的两父子是怎么相处的。虽然说时代真的进步很多,可是这两个时代的父子关系有进步吗?没有,反而退步了。

    开始的时候,孩子都盼望着父亲归来,父亲也惦记着孩子和太太,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将玩具送给孩子,可以说,这位父亲在工作之余,也不忘了为孩子准备玩具。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很温馨的家庭画面。可是当这个孩子长大了,也同样的成为他孩子的父亲,但他却整天为着生活而忙忙碌碌,孩子几次想找爸爸,可是爸爸好像永远都没有时间理他,更过分的是孩子打电话来都不懂是谁。他以为赚了钱拿回家,就算是养家了,就算是照顾孩子了,完全都忽略了做一位父亲的角色和责任。说到这里,我想这是现代许多家庭的悲剧。不过还好刚才那位父亲最后醒觉了。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天父的孩子,我要讲的不是我们跟地上父亲的关系。而是我们在天上父亲的关系,简称我们跟天父的关系。谁是这位天父呢?就是通常基督徒口中所说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神,我们都称为天父。那谁是天父的孩子呢?就是那些愿意接受祂、相信祂、跟从祂的人,都是天父的孩子。为什么基督徒称上帝为天父呢?其实不难理解的,通常我们只是称生我们和养我们的人为父亲或者母亲。但是‘父’或‘母’这个字其实不只有这样的用法。

    比如说:我们在一间念了几年的学校,我们会称它为母校,这几天芙蓉中华中学刚好庆祝一百周年,许多当年在那里读过的校友纷纷回母校支持,听说昨天办了一场号称万人的宴会。我们华人祖传下来的语言-华语,中国叫普通话,我们会称它为母语。这是‘母’字的另外用法。而‘父’字呢,就比如我们马来西亚就有Tuanku Abdul Rahman称为我们的国父。最近,有一位滑鼠的发明人恩格巴特(Doug Engelbart)在7月2日离开世界死了,享年88岁,我们称他为:滑鼠之父。所以,生我们的、养育我们的、造就我们的、启蒙我们的、或发明东西的,我们都喜欢用父或母字来称呼它。那么创造我们人类、赐真理给我们的,保佑我们的这位上帝,基督徒都叫天父。而不同的是,这不是我们加上去。“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林后6:18)这位全能的主就是上帝,是上帝自己应许我们的,祂要做我们的父,我们要做祂的儿女。

    关于天父的孩子,今天我要你们记得三个重点。

1. 人性被扭曲
    在基督徒的信仰里面,天父创造了宇宙万物,唯独人类是祂最特别的创造,因为人是按照祂的形象造的(创1:26),并且也将生命的气息吹进人的身体里面(创2:7),因此,我们也称人乃是万物之灵。为何上帝创造人是那么特别呢?因为上帝如此特别的创造人的目的,就是要人成为祂的儿女,有祂的生命,可以与祂来交往沟通。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当时他们在伊甸园的生命是相同的,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可是,当时亚当夏娃不知道这宝贵的真理,却不接受上帝所说的真理,转而接受了魔鬼的话语,以为可以得到上帝的知识,结果他们错了。既然违背了上帝的真理,就是偏离了正道,人从此就开始堕落了,上帝在我们里面的生命,慢慢就被扭曲了。换句话说,我们人原本在创造时的人性被破坏了,人性变形了,因此人会犯罪。就好像一瓶矿泉水罐,原本是很漂亮的,可以拿来装水喝,可是它受到破坏了、变形了。它还是不是水罐?是。还可以不可以用?勉强可以。所以我们还是人,这个世界勉强还可以过得去。

2. 天父的办法
    但是,上帝作为创造者,作为我们的天父,会忍心看见我们人被破坏、变形吗?祂会因为我们犯罪而不要我们吗?不会。如果你的孩子在外面学坏了,作为父母的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回头的。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希望他的孩子变好的。当亚当夏娃犯罪堕落了之后,上帝作为天父,在呼唤亚当:“你在那里?”(创3:8-9)。亚当就好像做错事的小孩子,躲了起来不敢见上帝。还好亚当最后愿意出来认错。可是亚当夏娃所犯的错误太大了,是回不了头的错误啊。就像这个瓶子,它还能够恢复刚才的那个样子吗?试试看,不能啊。

    那现在怎么办?圣经告诉我们一件实事,“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当我们犯罪堕落之后,接着而来的就是死亡。就像这瓶子,都坏了,正常的人应该都会把它丢进垃圾桶。但天父上帝爱我们,不希望我们都被丢进垃圾桶了,进入永死里面。要解决这个问题,“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人要重生,就像这个瓶子把它融了,重新在印一个出来一样。但是你要融了印一个,你以为这么简单吗?你需要火炉,需要机器,需要模型等等很多东西啊,那是工厂里面才可以这么做啊。我们的天父上帝,祂真的爱祂的孩子,就是我们,愿意做出了沉重的牺牲,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付上把自己的儿子卖掉,拿到钱去买一间工厂过来,就是为了要我们重生。

3. 孩子的回应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死的,我说的这个死是永死,与上帝隔绝。就像一个犯了严重刑事案的孩子,终身监禁在监牢里面,也不得家人来探监。这样活着跟死了有什么意义呢?也像这个瓶子,如果瓶子会说话,它也不想被丢在垃圾桶里面,又臭又脏。所以,千百年来,人类不断的寻找出路,因此产生了许多宗教,也产生了许多主义和思想,包括我们的圣贤孔子的儒家思想。

    现在,解决之道有了,天父上帝为我们开了一条路,而且是唯一的一条路。因为“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著得救。”(徒4:12)因此,耶稣在很肯定的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我们现在需要的只是回应。这个回应就是必须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圣经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约1:12)而这种接受是需要信心的,因为“你们是靠上帝的恩典、凭信心而得救的;这不是出于你们自己的行为,而是上帝的恩赐。既然不是靠行为,你们就没有什么好夸口的”(弗2:8-9)。当我们如此做,我们就是将生命交给耶稣,耶稣成为我们的中保,重新与上帝建立生命的关系,重新做祂的儿女。

结论:
    今天我用了这个瓶子来简单的跟你们分享福音,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最重要的是你们能够明白福音。上帝造我们原本就是爱我们,要做我们的父。可惜人堕落犯罪,形象被扭曲了,离开了上帝。上帝依然盼望祂的浪子能够回头,差派祂的独生子耶稣道成肉身,为我们摆上,就像圣经所说的:“是藉著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希10:20)上帝依然宣告“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林后6:18)今天,天父上帝在伊甸园呼喊的那一句话:“你在那里?”我想不单是对着亚当说了,这句话千百年来不断的回响,对着每一人说。我视乎听见天父说:“孩子,回来吧!”但愿我们都能够回应天父上帝。 

福音主日 Gospel Sunday 14/07/2013



( More photos )

雷周隆捷牧师主日崇拜信息 Sermon 07/07/2013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更美的宣教
经文:马可福音16:15

    2006年,我曾以“宣教的教会”为题作一系列分享,今年主题“更美的宣教”,我只打算分享一次。
耶稣说:“往普天下去”(all the world),这是教会今年标语。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借用英国神学家Paul Miller的讲解跟大家分享。

1.低层次意义 -  “普天下”指 “地理性”
    在其他书卷,耶稣讲过类似的话,如:“你们要去,使万民作为的门徒...”(马太28:19)“你们...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这些话都清楚显示“地理上”意义。

2.中层次意义 -  “普天下”指 “全人性”
    “全人性”有两方面意思。

(1)每一个人
    “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徒11:19)

    “只向犹太人讲”,这是不对的,因为不单犹太人需要福音,所有的人都需要福音。

    所以,“往普天下去”,意思说把福音传到每一个国家,也要传给国家内不同族群的人。举例说,福音传来我国,传给华人,也传给印度人、伊班人、卡达山人、Senoi人等。这也是宣教学者说的,每一个“地理单位”中,包含了不只一个的“族群单位”或“文化单位”。

(2)全人需要
    宣教,按字面,指传福音。但是,宣教不只是传福音,也是社会关怀。

    我1985年毕业马来西亚神学院的毕业论文,画了一幅宣教神学思想演变的图表,列出近百年来两个世界宣教团体举办的宣教会议和地点。这些宣教会议都是宣教工作,也反映出教会对宣教了解逐渐改变,以及更全面。

    举例说,1910年爱丁堡宣教会议,只是谈传福音,所以会议主题是:“在这世代向世界布道”(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in this generation)。但接下来的会议,不单单谈传福音,也谈社会关怀。因为爱丁堡会议后,发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大事,教会不得不深入探讨教会或基督徒宣教工作。简单的说,这些会议对教会宣教有几种不同立场:
  1. 只是单单传福音;
  2. 传福音比社会关怀更重要;
  3. 传福音是优先工作;
  4. 传福音或社会关怀,由情况决定之。
    我说个比方,你们就更清楚以上四种看法或立场的分别。

    有个人,在路上遇见一个乞丐。这乞丐已经几天没吃没喝,快要死了。按照上述四种不同立场,就会有四种不同反应的人。
  1. 认为只是单单传福音的人,就赶快向乞丐传福音,对于乞丐快要饿死渴死了,完全不理。
  2. 认为传福音比社会关怀更重要的人,虽然知道乞丐快要死了。不过,乞丐死了不要紧,最重要听到福音,灵魂得救。
  3. 认为传福音是优先工作的人,就向乞丐讲福音、讲耶稣。乞丐不断的呻吟说口渴肚饿,他听不到,因为他要先做传福音工作。
  4. 认为由情况决定的人,他给了乞丐食物和水之后,拍拍手,走了。有没有传福音,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遇见一个类似我讲的乞丐,你是那一种反应?或,快快跑掉?

    我的研究结论:传福音和社会关怀平行,没有轻重和首次之分;传福音和社会关怀,不可分开,也分不开,就如钱币的两面。

    宣教是什么?宣教是是传福音与社会关怀。所以, “往普天下去”,意思说福音兼顾全人需要,即灵魂体的需要。

    我有一本藏书:《更新变化的宣教》。若有人要对福音的“全人性”更深了解,这本书非看不可。

3.深层次意义; “普天下”(all the world)指“普及性”。
    “普及性”指“社会上的各个行业”,这是Paul Miller特别强调的。他说,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普天下”(all the world),各个行业全部加起来,可归纳为七大领域:教会、家庭、教育、艺文与休闲、媒体、商业和行政体系。

    青年使命团创办人Loren Cunningham 把这七大领域称为“思潮的模塑者”(the mind-molder),因为这七大领域是塑造一个社会中的“信念”(Beliefs)“设想”(Assumption)和“价值观念”(Values)的重要角色。这些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使一个社会朝好的方向走,也可能使一个社会朝丑陋的方向下坠。所以,只有在这些领域,都被主耶稣的福音某个程度“化”进去,“融”进去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是福音已经“传”到的地方。

    鲁益师说:“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介绍基督教的书籍;我们缺的是,由基督徒执笔、介绍其他学科的书,这些作者在他们笔下,恰如其分地融入基督徒的观点。”他解释说,我们的信仰不会轻易被一本印度教的书影响,可是我们读以印度教的观点写的地理、植物性、政治学、或天文学的书时,我们很容易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书中的观点。

    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孩子从学校回来,对我说,爸爸,这个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原来,他在学校读到从进化观点写的故事书,受了书中所说影响。

    你也会发现:直截了当为佛教辩解的书,不太会把人变成佛教徒。但是从佛教观点写成的书,影响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影响力更大!

    鲁益师认为,如果有一天,大学生或一般人要找各门学科的导论,结果在市面上风评最佳的,全是出自基督徒的手。到那一天,我们可以说,基督信仰在社会中扎根就指日可待了。

    在社会七大领域中,“教会”占其中之一,其余占其六。除了教会,你关注过其他六个领域吗?这是今天教会和下一代教会要郑重思想的。

    我有一本藏书《神旨·人治》,作者Paul Marshall在书中这么说,撒旦大言不惭的夸口说:“好啊,你要礼拜三晚上和礼拜天早上,那其他时间都归我。礼拜堂给你,媒体、各级学校,还有商业界,我都要了。”

    我们不能只是把信仰着重在“私”的领域,我们也要关注其他领域。这就是“往普天下去”最深层意义。

结论: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孔子说,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
就是为了尽义理,所以达到了仁,
读圣贤的经书,学到了什么呢?
从今以后,也没有什么愧咎了。)

    中学初三读到这段话时,热血翻滚,至今难忘。“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文天祥这么问。今天,我们读圣经,所学何事?

    星洲日报报道欧美许多教堂变旅馆。其中一间教堂,曾有800人做礼拜。800人做礼拜的教会还关门!?不奇怪,因为这800人只是做礼拜,对社会社区的事,完全不领会。

    两百年前,约翰卫斯理大声疾呼:“把基督信仰变成一个偏僻的宗教就是要毁了它。”卫理公会是关心国家社会社区的教会。

    就以我们华人卫理公会来说,1917年在芙蓉创设《中国青年益赛会》,1927年在实兆远三条路创设《青年务德会》等,这两个组织都是教牧和社会领袖联手创设。

    早期华人教会出现不少杰出信徒领袖;在教会爱主爱人,在社会锵锵有声。今天呢?越来越少这样的信徒领袖了。我讲这些话,我是希望我们芙蓉堂出现更多优秀信徒领袖,在社会文教团体,乡团商界领袖,作时代先知,为为国家社会社区公正公义说话,成为社会的良知,上帝的时代见证人。
听说,我国回教化政策是:30个回教徒建一间surau,100个回教徒,就建一间回教寺。那么,你说我们需要多少个基督徒,才可以建一间布道所或教堂?...?两个人!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主耶稣说的:“耶稣说在地上,若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你们中间。”(马太18:20)

    请注意主耶稣讲的“两三个人”,以及“我就在中间”的话。换句话说,这两三个人是经历主,遇见主,能活出主耶稣所赐丰盛生命的人。

    潘霍华说,道成肉身这事说明上帝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上帝已经进入世界的实体,不再站在它的对立面上。”主耶稣是道成肉身,基督徒是道在人间。

    道在人间,更美的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