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讲台信息 Sermon 02/10/2011

|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2
经文:太28:28:19-20节


自2009年开始,本堂每主日诵读的使徒信经多了一句“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可能有人会问:这句话可以加上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要知道,使徒信经是怎么来的?据说五旬节后,十二使徒分散往各地传道,为确保真理的合一,制定了此信经,由各使徒每人提供一句,所以全篇共有12句。不过,大部分人认为是后人根据使徒所传的道,于主后第二至第九世纪之间写成。


使徒信经乃是针对异端撒伯流主义(Sabellianism)的不相信三位一体;马吉安(主义Marcion)的不相信基督道成肉身及复活;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的不相信基督有身体;多纳徒主义(Donatism)的不接受大公教会所写。因此使徒信经强调“三位一体”、“基督的神人两性”等信仰。可见,使徒信经产生的目的是护教,使徒信经并不是在考量整本圣经的主要教训后整理出来的信仰纲要。所以使徒信经不是使徒的信仰总纲,使徒信经也不是教会的信仰宣言,使徒信经更不是基督徒信仰的总纲。因此我们不能以为使徒信经是我们的“信仰大宪章”。使徒信经强调的只是上帝论,基督论,个人救恩论等,其他信仰如:教会存在的目的、教会的本质与使命,最大的诫命等都没有提到。换一句话说,使徒信经还有不足之处。也是因为使徒信经有不足之处,教会历史后期先后出现了其他的信仰宣告。如:1563年俄海德堡信条(Heidelberg Conference ),1647年的威敏寺信条(Westminster Conference),圣公会的39条( AnglicanThirty-Nine Artricles ),以及洛桑之约( The Lausanne Covenant )等等。


因为使徒信经有不足之处,本堂领会者乃是说“让我们以使徒信经来告白我们的信仰”,不是说“让我们来宣认信仰”。后者给人的印象是:我们的信仰全部涵盖在使徒信经里。使徒信经提到的信仰只是部分。因此本堂加多一句“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是可被接受的。我们特地将这句话刮胡,也表示尊重原本信经全文。


“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这是讲宣教。宣教是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宣教是由上帝启动的。教会或我们只是站在配搭的地位,或顺从,或配合上帝宣教计划前进。举例说,谁曾想到今年本堂能够一连开设两间布道所?一间开设在没有人开设教会的地方-芭蕾新村,另一间开设在被遗忘了十多年的地方-重建与扩建船头教堂。当上帝感动本堂会友领袖张金祥弟兄,卢惠珠姐妹,以及众执事和弟兄姐妹时,本堂就多了两间新布道所。


杨钟禄牧师送我一本宣教的书,他自己写的,书名很有意思:《神的高架大路》。杨牧师说:“从历史的进程与发展的回顾中,从各时代的事件、人物、运动、影响……等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人间万事之上,看见一条跨越一切阻碍的高架大路,那就是神的宣教高架大道!”换句话说,世界上世事人事环境变化不断,我们却能看到宣教事工不断地发展,就如高架大道发展,不受任何限制或障碍。
上帝是宣教的主,上帝主导着宣教发展与进展。我提几个例子。


1.野地宣教
从族长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的游行生活,向世人见证上帝的大能。


圣经手册作者海莱博士说,从上帝呼召亚伯拉罕开始,救恩从一人至一家、一族、一国、天下。


2.会堂宣教
主前586年犹太人亡国,犹太人引以为荣的所罗门圣殿被烧毁,犹太人也被掳去巴比伦作奴隶。这些身在异国犹太人,虽然不能几百人一起做礼拜,也没有圣殿可做礼拜,但他们却几个人在一起做礼拜,唱诗赞美祷告敬拜上帝。结果,会堂制度出现了。藉着会堂的宗教生活,这些犹太人在异国和世界各地表现出宗教和道德生活的见证。


不伦是耶稣,或是使徒,都曾在会堂讲道传福音。借着会堂,上帝预备许多人心,听见耶稣福音时便接受耶稣为救主。这事给我们看见上帝的宣教工作。


3.殉道宣教
这是发生在初期教会历史三百年。那段时期,教会经历无数次大逼害,基督徒们受到最残暴的惩治。2001年,我旅游意大利,拍了旅游景点罗马竞技场照片。我回想千多年前,无数基督徒因为信仰,被逼在这个竞技场上与野兽搏斗、被咬死被撕碎。此外,基督徒也成为罗马贵族的消闲娱乐节目。他们在罗马皇帝皇宫花园与干草捆在一起,制成火把燃烧,以照亮皇帝的园游会。还有无数基督徒被打死、钉死、烧死。


人们以为杀死了一个基督徒,就少了一个基督徒。他们没想到,杀死了一个基督徒,却多了千百个基督徒。教父特土良说的好:“基督徒的血成为福音的的种子”。因为基督徒们愿意为主为福音流血,福音就传得越快越远。初期教会历史三百年可以说是以血宣教。血是最好的肥料。福音在信徒流血时传得更快。若是初期教会的信徒不肯为主流血,福音早就停止,我们今天也不可能成为基督徒。所以我们是过去千万忠心信徒用血撒种所结的果子。另外,殉道宣教不只是初期教会,历代都有,从未间断。


4.复兴宣教
十六世纪,教会从信仰错误中纠正过来,这是宗教改革的贡献。十七世纪,通往世界各地的海洋大道打开了,这是航海探险队时代。但若是教会失去属灵生命力,宣教工作也难以展开。于是,十八世纪,卫斯理约翰领导的复兴运动提升信徒灵命,预备教会宣教进军全世界。就如在中国大陆变色前后期间,上帝兴起宋尚节博士,王明道先生,倪柝声先生等一代忠心圣徒,为中国信徒的灵命打下基础。当大考验临到中国信徒时,他们不但没有离开主,反而借着家庭聚会将福音传开。同样,宋尚节博士也将复兴带来星马教会,使星马教会和基督徒在战争的火炼试验中,仍然继续传福音,建立教会。


5.沿岸宣教
18 世纪是工业革命的大时代。那是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哲学革命、科学革命的结果。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强国,也有了征服世界的野心。这是帝国主义的由来。于是,19世纪是西方国家对外通商以及殖民地时代。但是同时期,也是教会向全世界宣教时机,宣教士们抛乡别井,披星戴月在缅甸、印度、中国等国家沿岸建立教会。


这些人以威廉克里,马里逊,耶德逊等为代表。耶德逊可能不认识,我讲一点。


耶德逊(Adoniram Judson1788-1850)是美国人,他来到缅甸,将全本圣经翻译成緬文,编缅文字典,并向深受佛教影响到缅甸人传福音。1824年英緬戰事爆發,耶德逊被当作间谍,关在死囚监狱,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死在监狱里。但今日的缅甸教会,没有人不晓得耶德逊的名字。


6.內地宣教
这些人以載德生或中国內地会,苏丹內地会等為代表。


上世纪中国变色,内地会宣教士不是被赶,就是被逼离开中国。这些内地会宣教士并没失去他们的宣教热诚,有一部分的人来到我国马来西亚,向森林土著/向新村华人传福音,建立教会。这可从“宣教在马来西亚”DVD或书上得知。这是上帝的工作。


7.综合或多元性宣教
这是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的特殊。因为教会或福音机构,或以群体方式,或从上帝领受不同的感动,向不同的群体宣教,或以不同方式宣教。如:未得之民、文化群体、属灵争战、全人宣教、网络宣教、视听宣教等等。


结论
从耶稣的话我们可看见有关宣教的几方面:

一,宣教的空间是“直到世界”,即每个地方;

二,宣教的时间是“世界末了”,即时代的终点;

三,宣教的伙伴是“你们要去”,即每个基督徒;

四,宣教的果效是“主的同在”,即经历神(马可16:17)


宣教,人人有责;宣教,有的人在前线,有的人在后方。2006年,本堂开始鼓励信徒認献宣教款。参与宣教款奉献,就是后方的工作。因为有了宣教款,因为有了许多信徒在后方,本堂能够先后到泰北访宣,中国培训,领养传道人,捐献国内外福音机构。在宣教事上,我们的使命一样:使人认识耶稣,使人得到祝福。感谢主,我们开始宣教款認献后,認献的人逐渐增加,更多信徒愿意为宣教额外付出。但愿我们继续同心,让本堂可做更大的宣教事工。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