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耶稣受难圣餐礼拜 Maundy Thursday Holy Communion 01/04/2010

|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客西马尼园的反思
经文:太26:36-46 路22:39-46


一个人的死,可能是一个悲剧,但是为什么主耶稣的死,在西方教会或者日历写着Good Friday?来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徒,我们都知道因为主耶稣的死,乃带来救恩的盼望及荣耀。因此我们从意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全人类的好消息,所以我们将原本是受难的节日Bad Friday称之为Good Friday。

来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徒,在传统式的守着这些节期时,我们需要重寻这些节期的真正意义,以不至于将优良的传统变成了公式及麻木化的死守。

所以我们需要回到当年事件的现场,就是回到第一次的最后晚餐那段时刻。按着福音书的记载,我们一起回到当时候两个重要及不可错过的场景:最后晚餐(马太26:17-35)及客西马尼园(马太26:36-37),这是主耶稣被抓前的,最后两个重要的举动。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事件中,主耶稣与门徒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一)在马可楼吃逾越节的筵席
(二)道出门徒中有人出卖自己
(三)第一次设立主的晚餐:圣餐
(四)门徒在危难时不认主
(五)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弟兄姐妹,这五件事情你有没有发现,它们与我们的现在的处境是息息相关的呢?
(一)在马可楼吃逾越节的筵席
主耶稣的名字—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

(二)道出门徒中有人出卖自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试探,在面对试探时,我们就会有两种的张力,一是圣灵的引导及责备;二则是试探者(撒旦)的声音,所以犹大出卖了主(路加2:3)。

(三)第一次设立主的晚餐:圣餐
我们即犯了罪,又无法自救,所以唯有靠着羔羊的血

(四)门徒在危难时不认主耶稣

(五)在客西马尼园的三次祷告
但是“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约10∶18)

结语:
当我们回到历史的现场时,看见了受难节前夕所发生的两件事件,当中所发生的五件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了。弟兄姐妹,我们有没有从历史上得到警鉴,我们有没有让历史不断的重演时,却没有从中得到教训及教导。

而正好,历史却真的一直在我们生命中重演,上帝一直与我们同在,而我们却还是在有着上帝的同在的当儿,还是会跌入试探而犯罪;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圣餐,被提醒我们已经被主耶稣重价救赎;但是在这天奔天路的信仰旅程,我们有时还是会软弱跌倒;所以我们需要天天警醒祷告。

耶稣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26∶41)他要藉此告诉门徒,信仰不是喊口号,更需要将信仰藉着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然而,实践信仰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内心的软弱常常会成为实践信仰的绊脚石。“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这是古今所有人的通病。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向善的本能,但因为肉体的软弱,常常不能将内心的感动化作实际的行动。保罗也说:“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罗7∶19)客西马尼园里,耶稣语重心长地告诉门徒,胜过肉体软弱的最好方式,就是“警醒祷告”,因为祷告可以使人“免得入了迷惑”,以确保“心灵固然愿意”的延续,从而避免“肉体却软弱了”的悲剧。

《路加福音》的作者非常细心,他给我们讲述了两个细节:
一是,“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路22∶43)
二是,“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22∶44)

耶稣毅然拒绝。“收刀入鞘吧……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谴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太26∶52-54)经上说:“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赛53∶7-9)

六、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26:36-46 )
可 14:32-42 路 22:39-46
(一)耶穌和門徒一同來到客西馬尼,他要門徒稍候,等他去禱告。於是耶穌帶彼得等三個門徒去禱告。 26:36-37

  • 「一個地方」:「一塊田地」或是「四面圍有籬笆的園子」。
  • 「客西馬尼」:意思是「榨油坊」(榨橄欖油的地方),此地位於汲淪溪谷東面、橄欖山麓。
  • 「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直譯是「就開始憂愁和難過」。
(二)耶穌驚恐難過起來,要三門徒儆醒等候,自己往前去禱告。 26:37-38
  • 「儆醒」:「不睡覺」。
  • 「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直接引自七十士譯本的詩篇四十二、四十三篇中的重複句:「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三)三次禱告的內容:倘若可行就讓十字架的苦杯撤去,但還是要遵照天父的意思。 26:39,42,44
  • 「杯」:舊約常用「杯」比喻上帝審判所帶來的災禍與苦難,這裡的杯應該就是指基督要為世人的罪所負擔的刑罰。
  • 耶穌面對十字架的挑戰,他的反應是「禱告」。而耶穌禱告內容也表明了「禱告」是可以真實而坦誠的承認自己的軟弱與需要,表明了禱告是可以不需要任何偽裝的。我們的禱告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
(四)耶穌回到三門徒處,看到三門徒睡著了,就要他們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但是門徒仍然無法分擔耶穌的憂慮,還是又睡著了。 26:40-41,43
  • 「怎麼樣」:「so」,不是疑問或驚嘆的意思,而是「如此」、「怎麼樣」的意思。
  • 「迷惑」:「試探」
  • 「片時」:原文是「一個小時」
(五)耶穌第三次來到門徒處,提醒他們賣主的人近了。 26:45-46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