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讲台信息 Sermon 31/01/2010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生命的粮

经文:约翰福音6:35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我们华人有一句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在衣、食、住、行,这四样的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中,更以“食”为主要的重点;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的问候语更以“吃饱了吗”?为见面时的问候语。没有吃什么都不能做,甚至会饿死。所以“食”是很重要的。

市面上也常常有着对“食”的广告及节目等,它们都广受观众的喜爱。E.g《好吃》、《美食大三通》等等。因此我们对“食”非常有讲究,要怎么样吃?在那里吃?跟谁吃?什么时候吃?…而这些问题也可能导致我们出现纷争,就像在圣经新约中,主耶稣及门徒或者初期教会时,“吃”的问题,更是使徒们所面对的其中一个教会问题。
比如:

  • 主耶稣与罪人吃饭(9:10)
  • 天天擘饼(使徒2:46)
  • 忽略寡妇饭食的问题(使徒6:1-3)
  • 吃祭物的问题(林前8、10章)
  • 哥林多教会爱宴的问题(林前11:33-34)
  • 与外邦人吃饭(加拉太书2:12)

今天的经文也同样是有关“吃”的事情,当时侯跟随耶稣的群众要耶稣到他们那里去,而主耶稣回答说:【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约翰福音6:26】。因为这是发生在“五饼二鱼”的神迹后,群众为了再有饼吃,而要主耶稣到他们那里去。所以当时侯主耶稣就告诉他们【“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什么是“我就是生命的粮”?还记得看福音书的记号吗?(十字架),按着“直看法”,上文就提到这个相关的答案。按着约翰福音1:1-5节,圣经说:【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主耶稣就是道,而“生命的粮”=道=灵粮。

既然我们知道肉体需要透过吃来维持生命,我们的灵命也需要靠着“灵粮”来维持成长。因此今天我就透过“吃”来与大家分享圣经中对读经的教导。

A)“吃”的联想
i)吃与人
一般上我们在“吃”美食的时候,通常都会成群结队,听到那里有美食,可能就会结伴驱车去一尝风闻中的美食。一群饕餮之徒常常都会一起讨论美食的精髓及如何满足口欲。
同样的,在读经的生活上,我们也不应该只是一个人独乐乐,我们也应该与身边的人一起分享我们读经的喜悦、心得及得着。甚至建立一群读经的朋友,彼此监督及分享,教会中的团契肢体就很容易体现这样的精神。所以让我们在主里一起发觉读经的乐趣。

ii)吃与方法
论到“吃”的方法,我们华人在这方面是专家。举个例子,单单一只猪,我们就可以用很多种的方法将它烹饪,从脚到头,从内到外,最后整只猪,没有一处我们不吃。所以我们都会发现烹饪及吃的方法,促进我们的食欲;甚至我们也可能常常听到一些食物专家说,用对方法吃,可以促使我们完全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那么弟兄姐妹,读经也是这样,你有想过如何读经吗?你目前共掌握几种读经的方法呢?其实没一种的读经方法,都是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圣经。比如:
  1. 感官研经法
  2. 神学已经法
  3. 默记/背诵研经发
  4. 意译研经法
  5. 进深研经法
等等。

我们可以按着经文的不同体裁来使用不同的读经方法,这样往往都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法对着这些研经发一一的解释,但是大家却可以透过参加《门徒课程》掌握这些的方法与技巧。

iii)吃与时间
每当一道美食煮出来时,我们一般上常听到的就是“趁热吃”,就算罐头食品虽然可以保存很久,但是它还是有截止日期。因此我们说“吃”是有时间性的。

那么弟兄姐妹我们在吃“灵粮”时,有没有看重它的时间性呢?

我们的读经书生活是否有时间性的规划?每一年,你有没有为自己设定读圣经的计划?每一天、每一个星期、每个月、每年…我们有没有要求自己要如何读经?我们有没有“趁热吃”或者按着“截止日期”来完成我们的读经生活?正如加尔文认为,读经有着律法第三个用途,那就是可以鞭策信徒,实践公义,过着有规律的生活。所以让我们珍惜读经的时间,视读经为生活中首要的事。

B)“吃”的目的
我们也常听到有一句话“病从口入”,所以吃得健康,自然是照顾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暴饮暴食,不单浪费食物,也是伤害身体;乱乱减肥,不但没有节省食物,反而也危害健康。所以吃得健康,自然促使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容易增强免疫系统,使到我们可以抵抗疾病。

我们的灵命也是如此,按时的读经,自然会使到我们有着成熟的“灵命”,成熟的灵命,就会使我们可以抵挡撒旦的攻击及试探。正如以弗所书6:14【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圣经中也多处提及读经的重要性(诗119:11,50;弗4:11-16,彼前1:22)

结语:
农历新年要到了,弟兄姐妹你的年货办完了吗?当我们在想着今年新年要用什么食物招待客人时,我们要记得主耶稣说过的这句话:【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人藉著食物解决肉体的饥饿,维持肉身的生命;我们只可以藉著与基督的正确关系满足灵性的饥渴、维持属灵生命。

维持生命,必须吃东西;同样,我们必须与基督同行,来维持属灵的生命。所以每当我们在为肉体的需要吃什么喝什么时,更不要忘了灵命的需要,就是“吃”主耶稣所赐的“生命的粮”—勤读圣经。所以让我们一起虔守主日,勤读圣经,做主门徒。

主日讲台信息 Sermon 24/01/2010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守望者的情操1
经文:申命记18:15

【耶和华你的 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认真的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人、事、物都在扮演着“守望“的角色。比如:

  • 从社会的角度:
学校、公司、花园住宅区、超级市场等,都有扮演着守望角色的人—保安人员或警察。
  • 从农业角度:
果园、油棕园及稻田等,也有扮演守望角色的鸟—猫头鹰。
  • 从航海角度:
浮标及灯塔,也都扮演着守望的角色--提醒船只,要避开暗礁及暗流。
  • 从家庭角度:
祖父母、父母亲等长辈,许多时候都扮演着孩子们的守护者—抚育我们健康成长。

那么,从教会的角度,谁又应该扮演着守望者的角色呢?神的家需要守望者吗?

A)谁是守望者?
按着圣经的记载,以色列百姓无论是从神权时代,到士师时代,再到君王时代,上帝都在当中兴起许多忠心的守望者。他们是谁呢?答案就是—先知。(今天我就用这三种时代中,上帝兴起的其中三位先知,来与大家分享“守望者的情操”)

在神权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先知,就是摩西了。(他的姐姐也是)
申命记34:10【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而士师时代,则有女先知底波拉,她是圣经中比较少有的女性先知,但是神却兴起她成为带领以色列百姓的士师。
士师记4:4【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

至于君王时期,从旧约圣经,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最多先知的事件,被记载的一段时期。按着圣经从撒母耳记上下开始直到玛拉基书,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有名字及无名字的先知在圣经中被提起;当中更可以从大先知书及小先知书看到,虽然已经有了君王的统管,但是反而却在这个时候,上帝兴起更多的守望者。比如:耶利米先知,他更是早已被拣选的先知。
耶利米书1:4【耶利米说,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

一般上一讲到“先知”,许多人人都会顾名思义,很自然的认为他主要的职事或任务是说预言,常认为“先知”总是和将来要你发生的事情有关:如什么时候、日期等等。但是这只不过是先知的其中一方面职事而已。

其实先知主要的职事是将属灵的事解开。什么是“属灵的事情”,那就是有关上帝的事,当中包括上帝的教导、命令、诫命及吩咐。举例:我们常常说牧者有着先知讲道的恩赐,不是指牧者说预言,而是指牧者将属灵的事情解开,让信徒明白上帝的心意;不是牧者凭空想象的自圆其说,乃是按着圣经分解真理—属灵的事情。

而先知在宣讲“属灵的事”时,就不再是注重他是个特殊的人物,反而是在于他的职事=责任。

小结:
因此当我们去理解先知的时候,他肯定是扮演着守望者的角色,因为如果没有敏感的观察,深入的了解当时的处境,就不会知道问题的根源,以致可能无法给予最直接及正面的帮助。

B)圣经中守望者的情操
i)摩西=为百姓舍弃名份
【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埃及记32:32】
摩西为了自己守望的对象,所作出的牺牲是宁愿放弃自己在上帝所写的册子上的名份。这表示摩西愿意付出的牺牲,胜过自己的性命。这种无私的大爱就像“牺牲小我”的精神。
今天我们成为他人的守望者,不是要我们也为他们舍弃名份及性命。但是我们还是要付出我们的精神、时间及金钱的牺牲精神,来履行我们成为他人守望者的责任。

ii)底波拉=为百姓突破障碍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士师记4:4】
底波拉在当时的传统社会文化,可以说是属于极少见的领袖,因为在当时“男权至上”的社会结构,女先知很少,女师士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底波拉当时就在百姓面对敌人欺压的时候,上帝兴起了她,而底波拉勇敢的突破当时候的社会障碍,忠于所托,负起拯救以色列百姓的大使命。最后以色列在她的领导下【这样,国中太平四十年。士师记5:31】
从底波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上帝使用每一个人,不论背景、性别、年龄等;因此弟兄姐妹在守望运动上,你绝对有能力负起这个使命,1个、2个、3个人…都好。不要为自己不做找借口。至少在成为他人守望者时,我们可能有两种障碍必须突破。
一, 突破被动的障碍
二, 突破“探访”的障碍
《英国足球联赛》的故事VS教会的复兴

iii)耶利米=为百姓哭泣
【我因这些事哭泣,我眼泪汪汪,因为那当安慰我、救我性命的,离我甚远。我的儿女孤苦,因为仇敌得了胜。”耶利米哀歌1:16】
耶利米先知常常为了以色列百姓离开神及上帝好像也掩面不顾百姓时而痛哭流泪。弟兄姐妹,哭泣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同时也是一种情怀的投射。想想我们自己,通常你是为谁而流泪?一般上促使我们流下眼泪的,都是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占据很重要地位的人。

所以当我们在成为他人的守望者时,我们也要看中我们的对象,必须是认真的看待,关心他一切有关“属灵的事情”—他的灵命。

C)圣经教导
从我们刚刚读的经文申命记18:15中,经文提到【耶和华你的 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这里的“一位先知”不是指数量只有一个,按照原文希伯来文,这里是指集合名词的统称。所以带有“人人皆先知”的意义。也就是说,上帝已经赋予我们成为“先知”的权柄,我们是有这样的责任成为他人的“守望者”。

D)圣经实践
所以各位弟兄姐妹,今年我们芙蓉堂开始的“虔守主日守望运动”,这就是上帝透过我们的牧师,让他有先知讲道的恩赐,将“属灵的事解开”。这个运动是一个非常符合圣经教导的运动,让我们成为他人的守望者,彼此守望。

如何守望呢?摩西、底波拉及耶利米身上就是我们可以参考及效法的精神。

结语:
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你说我们身边可以不需要守望者吗?如果花园住宅区没有了保安人员、家里没有了长辈、社区没有了警察,你会高枕无忧吗?我们都知道这是不行的。因此教会也一样,我们也不能没有“守望者”,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偷取灵魂的小偷—撒旦。

因此成为弟兄姐妹的守望者,是非常重要及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去完成的,一个都不能少。上了一个人,就是少了一份警觉性,少了一份警觉性,就多了一个危机。所以让我们发挥守望者应有的情操,在主里·芙蓉堂彼此守望,虔守主日。


为长者庆生祝寿 January 2010 Birthday Celebration


青少年团契/青成团契职委就职典礼 MYIF / MYAF Committee Installation

| 0 comments




分发中学辅助金及奖学金




主日学教职员就职礼 Sunday School Teachers Installation




主日讲台信息 Sermon 17/01/2010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美与丑

经文:腓4:8节


我今天要讲“美与丑”这题目。记得上哲学课时讲师一直强调一句话:“美是相对的”。你明白这话意思吗?这话指每个人对美的评审标准不同。举例说,古人看‘樱桃小嘴’是美女的其中一个条件,但一原始部落却看‘鸭型嘴唇’才是美女。所以他们的女孩从小就被大人用两片木板夹着嘴唇,一直到嘴唇畸形发育成‘鸭型嘴唇’为止。因此,讲到“美与丑”,特别在人这方面,大文豪泰戈尔说,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对于美与丑在人身上的体现,作了很好的诠释。这部小说曾拍成一经典电影“钟楼怪侠”。在小说里,我们看见代表美与丑的不同人物:外丑内也丑的甘果瓦,外美而内丑的菲比斯队长,外丑而内美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外美内也美的艾斯米拉达。这部小说表现出了强烈的美与丑的对照。

有人说,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可以具备的。所以我今天讲的“美与丑”,不是指眼睛见到的人、事或物的外表,我讲的“美与丑”是非外表的,要用心灵眼睛、灵魂灵眼睛去看去发现的,也是我们要追求要学习的,如保罗所说:“凡是真实的、可敬、公义的、清洁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让我讲几个“美与丑”的人或事来分享。

1.黄昭芊 – 美
今年新学年第二天,星洲日报头版图文并茂刊登了一新闻 - 黄昭芊,天生无臂,以脚写字。其实,黄昭芊不仅只是天生无臂这么简单,她还双脚畸形,骨骼结构不完整背部脊髓骨弯曲。七岁了,体重只有十公斤小不点!寻常人失去一根手指或一截手掌,便痛不欲生,似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但黄昭芊却不是这样。从照片你看她一脸专注,认真的态度写字。

请问:黄昭芊美吗?美!黄昭芊的美不是外形,而是内在生命。陈宝卿女士在“情在人间”专栏,以“黄昭芊,美丽的小女孩”为题,说:她是我所见过的所有小女孩之中,最美丽的一个。

在黄昭芊身上,我们不仅看见她的美,也见到其他人的美,例如:
(1)母亲李爱云
她没有因为女儿黄昭芊身体结构的不同,而逃避或放弃,反而用更多的爱来灌溉,从两岁开始就训练她以脚代手,用只有四支脚趾的右脚写字。

(2)家人至亲
姨婆为她逢制特别的校服,舅舅为她度身制作了一部有如小童学步车,用双脚操控的小轮椅,家人携带这套特别桌椅到学校,让她可以和普通小孩一起上课。

(3)小朋友/同学们
没有芥蒂地和她一同游戏。

(4)循正华小校长陈美云
她尽量提供黄昭芊学习的方便,一年级原本是在底楼一有台阶的课室上课,她换了另一间较大空间的教室。她担心学生碰撞到黄昭芊,开学第一天为她调换了几个座位。未来上体育课时,她还考虑要抱黄昭芊到教务处照顾。

你看了这些报道,眼泪会在眼眶里打滚?真的太感人了。

2.烧教堂 –丑
根据总警长说的,烧教堂之事极可能跟“阿拉”字眼之争有关系。

(1)争端之始
2009年1月7日,前内政部长一纸令下:禁止天主教内部刊物‘先锋报’使用“阿拉”字眼。根据回教党中委,瓜拉雪兰莪国会议员祖基菲里阿末(Dzulkefly Ahmad)的话,我国基督徒早在150年以前便已经使用“阿拉”字眼了。而且,“阿拉”字眼也不是只有我国基督徒使用,在中东和其他回教国家的非回教徒数百年来也一直使用这字眼。(照片)除此,锡克族也沿用此字眼。换句话说,“阿拉”这字眼在世界各国各地皆被使用,而且,从未掀起任何风波。内政部长禁止基督徒使用,国会议员倪可敏先生评论说,内政部莫须有的一纸禁令引发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文明争议。

针对禁令,天主教多次交涉,不得要领,终於于2009年2月16日入稟法庭申請司法檢討,诉诸法律行动。

(2)法庭判决
2009年12月31日高庭法官刘美兰作出判决:

  • 根据联邦宪法3(1)条款,申请人拥有宪法上的权利使用‘阿拉’字眼;
  • 根据联邦宪法3(1)条款说明回教是联邦宗教,但并没有赋予或授权内政部长及大马政府权力,禁止申请人在“先锋报”使用‘阿拉’字眼。
  • 根据联邦宪法10条款,申请人在行使言论及表达自由权利上,拥有宪法权利使用‘阿拉’字眼;
  • 根据联邦宪法11条款,申请人在行使宗教自由权利,包括管理本身宗教事务方面,拥有宪法权利使用‘阿拉’字眼;
  • 根据联邦宪法11条款及12条款,申请人在天主教及基督教教育指导方面,有宪法权利使用‘阿拉’字眼。

高庭判决,也符合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人权宣言“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以及国际公约第27条“少数民族可享有本身的文化,信奉和实行各自的宗教,或使用自己的语文。”。举例说,我发信给我居民协会会员时,我以Greeing in the Name of the Lord的话问候。有人说不可以这么讲,我说这是我的信仰,我可以自由表达,难道要我用其他宗教的问候话?比方说,我们华人可以对西方人说,你问候不可以说how are you,而要说吃饱了没有?(?)这是不对的。

法庭判决之后,我们见到一些不应该有的反应,例如有人说这案件不应交由非回教徒法官审理,有人公然说法官判决错了。更严重的,烧教堂攻击教堂之暴力行为。

3.小结
烧教堂之事,若是有心人意图要使国家动乱,人民失和,这种心,太“丑”了!郑丁贤说:“面对暴徒的破坏和挑衅,不能以眼还眼,否则,就是中了他们的伎俩。他们要制造对抗,我们偏要化解对立;他们要煽风点火,我们偏要平息怒火;他们要制造问题,我们偏要解决问题;他们要焚烧教堂,制造信徒和社会的恐慌,我们偏要上教堂,表示我们的信念和主张。最后,他们不能得逞,要挟着尾巴溜走。” 

本堂接见国州议员,本人和张弟兄发文告的用意即在于此。

   这次烧教堂之事,基督徒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自己不晓得。”这样的祷告,太美了。

4.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法国著名小说“双城记”序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光明的时代,也是最黑暗的时代;这是最美丽的时代,也是最丑陋的时代。” 烧教堂之事,我们也看到“美”的一面。例如,过去不曾到过教堂的人现在去了,民联开始了夸宗教对话,国阵必然跟着来。所以,这是最坏的时代,也可以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在这样的世代作主见证,如圣经说“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2:15)亚洲著名神学家宋泉盛说:“教会要以拯救之信息来服事社会时,教会应能够成为社会的热望,并为之解决问题。”(陈南州,《台湾基督长老会教会的社会,政治伦理》)

我们要在社会上作主见证,便要知道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包括两方面。

(1)社会服务
医药,辅导,救济等等。

(2)社会行动
对于不良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建议。

曾庆豹说,一般上,我国教会在社会服务上成绩标青,社会行动上则很可怜。(曾庆豹,《神学、教会与社会》)其实,教会的社会角色是君王,先知,祭司,因此,教会若只是常常呼吁信徒为国家和国家领袖祷告,这种祭司模式的代求、传统静态的宗教活动是不够的,教会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际行动。杨牧谷说:“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形势,仅仅祷告和等候明显是不够的”。(杨牧谷,《学运、国运与华人教会》)

从旧约圣经可知,先知的其中一个角色就是对政权作出评判;先知一方面是上帝的代言人,一方面也是无权无势之人的代言人。列王记上22章记载亚哈王评论先知知米该亚,说:“这个人……不说奉承的话,只说真话。” 这种先知传统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的批评精神,也是教会承续的先知角色。我举几个学者的话。

郭乃宏:“教会扮演之其一角色是论政,即对一些问题如政策、行政、法令修制等等提出意见和立场。”(郭乃宏,《基督徒与政治》)

王天和:“基督徒对执政者的错误以及社会上种种不义的行为也有勇敢直言的责任。”“任何政权都有缺点,因此基督徒也便有责任指出其点……即是他们可能因此牺牲生命。”(周天和,《地上政权与上帝治权》)

陈南州:“教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批评,并不是教会超越了她的职权,反之,是尽教会使命中先知的角色。”(陈南州,《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社会、政治伦理》)

庄文生说:“每个基督徒与基督教会均需面对并参与社会及社会问题……不伦这问题是涉及社会的……经济的……甚至政治的……种种问题。”(庄文生,《福音与社会服务》)

烧教堂之事,会友领袖张金祥弟兄发文告,本人也发,不过是扮演了理应扮演的先知角色。

结论
烧教堂事件后,我先后收到两则电话短讯:

这则SMS来自本堂一弟兄: “please ignore the current sms saying some people will smash your car window when they see Christian thing on your car. One place mentioned is Bangsar. I was there earlier & I see no such things.that sms is fake.” 这则短讯目的是要辟谣。

另一则SMS来自吉隆坡一朋友:“pls remove all religious article n stickers from your cars now.They are smashing cars with chrsitian articles n stickers. Started all over bangsar...Protest going on now in PJ n Shah Alam. Pls forward urgently 2 all Christians.” 这则短讯是协助散播谣言。

“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箴26:20)现代人不是用舌头了,而是用SMS。所以,我们要小心。耶稣说:“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的。 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太11:20-21)这是美的时代,也是丑的时代,现代人在美与丑分辨不清之际,我们与主同行,以主心为心,让一切谣言,恶毒的话,不和睦的话等等丑陋之事,在我们的智慧,基督丰盛生命春风化雨之下,将这一切变成祝福,如圣经说的追求真善美,荣神益人。

宣教主日 Mission Sunday


正月十日为本堂宣教主日,宣教与布道委员会献唱“差遣我”诗歌,主理周牧师证道传讲“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其后,众信徒走上前奉献宣教款或認献宣教款。

自2006年开始,本堂举行宣教主日,認献宣教款,宣教周等活动,获得众信徒正面反应,踊跃参与。去年,参与宣教款奉献人数超越所定250位目标,收到宣教款也超越所定110千零吉目标。今年,宣教款目标是130千零吉,参与奉献人数300位目标。

国州议员访问 Visit by Members of Parliament & State Assembly Persons

鉴于近日发生一连串攻击和焚烧基督教教堂事件,昨天早上,森州行动党主席陆兆福国州议员率同其他民联议员党员访问本堂,表示关怀,并交流,本堂预备了简单茶点招待,主理周隆捷牧师,会友领袖张金祥执事,执事会主席王来福执事,成年团契会长林福强执事,妇女姐妹会会长张月丽执事,李国宝执事等人主席了上述交流会。交流会时间约一小时,与会者皆有很好的互动。

主日讲台信息 Sermon 10/01/2010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

经文:马太24:14;28:19节

从去年的宣教主日开始,我们每主日诵读的使徒信经加多了一句话:“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天的证道经文读到主耶稣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主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前对众门徒说福音传遍天下后,末期才来到。“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第二件事,主耶稣在升天时对众门徒说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这是主耶稣赐下的宣教大使命。因此,我们在使徒信经加进了“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这句话,乃是要表达我们相信主耶稣的确吩咐教会普世宣教的大使命,也相信主耶稣所说,宣教大使命必有完成的时候,也同时表达了我们对上帝的话语的信心。

“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这“我信”不单单表示认知,也表示愿意遵从。因此当我们说“我信普世宣教大使命”这句话,乃是表示我确信,我接受,我愿服从并遵行。今天我讲三个宣教士事迹,这三个宣教士确信宣教大使命,接受宣教大使命,并服从与遵行宣教大使命。这三人在宣教事上留下美好榜样,影响教会很大。

1.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1761- 1834)

克里威廉是去印度宣教,他是近代西方教会第一位海外宣教士。

1792年,在他去印度的前一年,他做了兩件事,这两件事对后来的普世宣教影响非常巨大。第一,他出版了一本87页小书“基督徒竭尽所能引领异教徒归主”。第二,他在一同工会议中讲了一篇宣教信息讲章,这篇讲章后来被称为“不死的讲章”,这篇讲章所应用的经文是以赛亚书54章1-3节。他在这篇讲章结束时讲了两句话:“期望大事。尝试大事。”(Expect great things. Attempt great things.”)后来的人修改为“期望上帝作大事,尝试为上帝作大事。”

当克里威廉第一次在同工会议提出海外宣教,会议主席John Ryland马上拒绝他,并吩咐他坐下。但几年后,这位主席读了克里威廉写的宣教小书,以及在1792年的另一次会议,听了克里威廉所讲的以赛亚书54章信息后,他说:“教会应该为对宣教大使命的冷漠之罪痛苦。” 只是,同工们仍然没有勇气开始海外宣教,毕竟那是非常艰辛的事。当时,威廉克里很焦急的拉着同工Andrew Fuller的手,对他说:“我们真的什么都不能做吗?”同工们被克里威廉的宣教热忱感动。四个月后他们成立了第一个宣教差会,并收得13英镑的宣教款。那就是教会历史上福音传遍天下 - 普世宣教运动的正式开幕礼。

1793年,克里威廉前往印度宣教。他在印度一住41年,一直到1834年死在印度,从未回国。克里威廉在印度41年,创办学校,翻译圣经(翻译了34种语言的译本圣经 ),编写数本文发,字典等著作。他毕生没有离开印度,儿子病逝,妻子发疯,都没有改变他的宣教心志。因为他的献身宣教精神,他为普世宣教的摆上,带动了西方教会展开海外宣教,激起了无数青年献身为宣教士,从而掀起了近代普世宣教大使命大浪潮。克里威廉被称为“現代宣教之父”,实在当之无愧。

2.馬礼逊 ( Robert Morrison,1782-1834 )

馬礼逊是第一位来中国宣教的基督教宣教士,1807 年 9 月抵达中国广州。

馬礼逊自幼聪明用功,13岁便能熟背诗篇119篇,为了更能理解圣经,他特地学拉丁文,希腊文与希伯来文。他20岁立志作宣教士,1803年要进入神学院,父亲流泪求上帝不让他走。后来,他父亲怕得罪上帝才同意让他进入神学院。

馬礼逊向伦敦差会申请成为宣教士。差会决定差派他到中国去宣教。当时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份之一。当馬礼逊决定去中国宣教后,他便勤力学中文和广东话。1807年1月28日,他在日记上写:“我问问自己,要离开朋友们和国家的目的是什么。。。乃是代表人要上帝,前往中国拯救可怜的罪人。”(回忆录28页)1807年2月1日,他在日记上写:“我离开了亲爱的家人,朋友和祖国,从这里出发去从事一项巨大的工作,我对此在思想上感到无所依托。于是我读圣经和仰望上帝一寻求支持。昨晚我哭得很厉害。我的心突然喊出,啊,上帝,我的救主,求你与我同行!”(回忆录31页)从馬礼逊的日记,我们可以感受他要去中国宣教,心中的压力与挣扎。但是他爱上帝超过一切,为中国人灵魂的需要,他愿意去。

在去中国宣教的海途中,船长问他:“你期望你能改变中国人,使他们放弃偶像吗?”馬礼逊回答说:“先生,我不能,但我相信上帝必定能。”他在中国宣教25年,那是非常艰辛的岁月,他带领信主的人,还不到25位。他去世时,中国基督徒靠靠的数目只有3人。今天全世界的华人基督徒已超过一亿,作为第一位来中国宣教的基督徒宣教士,马礼逊是我们永远所景仰,所纪念,所感恩的一个人。

1834年8月1日,馬礼逊在广州病逝,葬在澳门,与妻子和儿子之墓相依。(照片)他死后12年,在中国的各国华侨为他立了一个石碑,称他为万世不朽之人!

馬礼逊中国宣教,为中国开了宣教之门,对我国马来西亚的华人教会来说,还有其他更大的意义,因为馬礼逊也是最早到马来西亚的基督教宣教士。他在1823年2月来到马六甲,他是以马六甲作为向中国宣教的一个重要基地。马六甲的宣教事工虽然是由他的同工米兰怜负责,但仍然是由馬礼逊主导策划的。

3.戴德生( 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年)

威廉克里之后,上帝又感动一位青年戴德生,他对没有听到福音的中国内地省份有沉重的宣教负担。之前,西方教会在中国的宣教,多在沿海一带。

1852年,戴德生只身一人往中国去,当时他只有20岁。他的未婚妻不愿随他去,跟他解除婚约。
1865年,他在英国Brighton海边修养。有一个主日,他参加当地一个教堂的主日崇拜。在聚会中,他无法忍受看见一千多位基督徒喜乐地在交通享受主日敬拜,而同时却有千万的中国人因不认识主而走向沉沦。他走出教堂,到海边去沉思祷告。不久,即1865年6月27日,他凭信心创立了第一个超宗派的差会“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许多青年深受感动,纷纷加入内地会对宣教行列,到中国内地-穷乡僻壤之地传福音。他创立的内地会特色是:“以福音传遍中国为目标,不募捐,不举债,单仰望上帝。在生活上与中国人认同(如蓄发,蓄辩,穿中国式服装),训练中国同工,实行自立,自养,自传,选任宣教士以素质为主,启用妇女与带职基督徒,不分宗派与国籍,总部设于中国本土。”

1866年,他返回中国正式展开内地会在中国的宣教工作。十年之内,在内陆安徽,江西等地,建立了28间教会,56间传教站和布道所。

内地会宣教士在中国宣教,曾遭受极大迫害。举例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各地发生反教排外事件,内地会同工饱受苦难。但最大的打击是1990年义和团之乱,中国基督徒被杀害人数达两千多人,内地会有79位宣教士殉难。那是戴德生与内地会所受的最大打击。

1905年6月3日,戴德生安息于湖南长沙,他被埋葬在妻子马利亚和四个孩子的墓旁,墓碑上刻着“一个在基督里的人”。在1853年以前,就是他抵达中国前,中国的信徒仅有300多位,但到了他去世的时候,信徒人数已超过了17万。他所创立的差会,也成了19世纪最大的差会组织。Ruth Tucker对戴德生的评语是极高和合宜的:“自使徒保罗以来,能够心怀广大异象,而又按部就班,将赋予普传得如此广大区域的人,19世纪以来,首推戴德生为第一人!”

今日戴德生的孙子已是第五代,他们仍然是中国宣教士。

结论

人非常奇妙,体积虽不大,但心却可以很大。而且,一个人的心可以发出很大的果效。圣经说:“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一个人的心不但可以影响他自己的一生,甚至可以影响其他的人。从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看见往往只因一个人的心意而带给千千万万人重大的影响,有极坏而带来后患无穷的影响,也有极好而造福无穷的影响。举例说,拿破仑是个矮子(約5尺2寸),但他的心却想吞下整个欧洲,他几乎达到他的心愿。卫斯理约翰身高5尺3寸,重125磅,但他的心却包容普世,他说“全世界是我的牧区”。结果他的确带给英国一次属灵大复兴,为19世纪的普世宣教运动打下基础。克里。威廉也是小个子,身高只有4尺6寸,但他却向上帝求大事,上帝就使用他,使他成为近代宣教之父!

同样,只要教会心怀普世,拥有普世宣教大使命,教会就会如芥菜种一般增长壮大,这可从教会历史里看见。教会建立之初300年努力传福音,增长很快,以后的一千年没有遵行宣教大使命,教会增长不但停顿,还内部腐败,甚至使中古时代变成黑暗时代,给回教趁机兴起。一直到了16世纪改教以后,教会恢复宣教布道,教会才重新开始向外发展。18世纪以后,西方教会醒悟必须遵行宣教大使命,上帝就赐福他们,在短短两百年里,让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国家与族群第一次听到福音,并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教会。

第16世纪的苏格兰改教家John Knox向上帝求:“把苏格兰赐给我,不然让我死吧!”让我们与全世界的教会向上帝求更大的事:“求上帝将普世赐给我们!让我们在这时代来完成主耶稣的宣教大使命!”

1995年我调派到班达马兰堂做牧师,2000年开始宣教事工,目标是中国内陆地区。只是,2002年上帝便带我来芙蓉堂做牧师,这点我可没想到2006年,本堂开始宣教事工,四年来众信徒同心,宣教事工日渐强大。今年六月,本堂圣歌团便要去中国一内陆地区做培训短宣。我在中国两地教神学,有学生来自新疆,四川,河北,山东等等内陆地区,他们都希望我们能去帮助他们。弟兄姐妹,在普世宣教事工上,让我们主里同心向上帝祷告:“求上帝把中国赐给我,让我有生之年来完成主耶稣的宣教大使命!”你可能会问如何完成宣教大使命?你可以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参与宣教工作:直接参与是成为宣教士,参加长期或短期宣教,间接参与是奉献金钱,祈祷,访问宣教区等等。

最后,让我们来聆听和欣赏“差遣我”这首歌。

第六届门徒课程学员立约 Disciple Course Covenant




主日讲台信息 Sermon 03/01/2010

| 0 comments



( 下载选项 Download | 全部信息 All sermons )

题目:彼此守望虔守主日
经文:来10:25节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5)本着这节经文,我和你们分享三点。

1.“你们不可停止聚会”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这个“聚会”指主日崇拜。初期教会除了主日崇拜,没有妇女姐妹会,青少年团契等其他聚会。因此圣经说“你们不可停止聚会”,也就是说基督徒每个礼拜天要做礼拜。换句话说,基督徒要虔守主日。

十诫第四条诫命说:“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请注意:上帝要我们把礼拜天“守为圣日”。“守为圣日”什么意思?三十年前,我在新加坡金链灵修神学院受训时,神学院的主日崇拜是早上七时正。每个礼拜天早上约六点半,礼拜堂就传来钢琴声,走进礼拜堂,就会看见七十岁高龄的吴静聆院长头发梳理光滑,衣着整洁,端坐在钢琴前一次又一次的弹着“乐守圣日”这首诗歌。

乐守圣日

1.
今天是主圣日,清早起,身,心,灵在主里得安息;
众圣徒敬拜主,同聚圣地,我满心最喜爱此圣日。
请来!来!来!来!到宝座前同会集,
或祷告,或听道,或唱诗。
众圣徒敬拜主同聚圣地,
我心灵最喜爱此圣日。

2.
当谨守复活日为圣日,切不可去办理俗常事;
要回转你的脚,谨慎步履,好事事行在主旨意里。

请来!来!来!来!到宝座前同会集,

或祷告,或听道,或唱诗。

众圣徒敬拜主同聚圣地,

我心灵最喜爱此圣日。


3.
当尊敬这日为福乐日,无挂虑,无忧苦,心欢喜;
蒙主眷,享灵恩,快我心意,身与灵常安居主爱里。

请来!来!来!来!到宝座前同会集,

或祷告,或听道,或唱诗。

众圣徒敬拜主同聚圣地,

我心灵最喜爱此圣日。


4.
更当在主圣日作圣事,靠赖主所赏赐大能力;
传福音,救疾苦,为主服役,心欢乐,口歌唱,尽天职。

请来!来!来!来!到宝座前同会集,

或祷告,或听道,或唱诗。

众圣徒敬拜主同聚圣地,

我心灵最喜爱此圣日。


这首诗歌告诉我们如何守主日,以及主日当做什么事。

很多拜神的人只是偶尔插插香,或初一十五拜拜就是了。基督徒却要每个礼拜天做礼拜守主日,你们老实说:你们觉得烦不烦吗?其实,礼拜天做礼拜守主日是一蒙恩蒙福之事。圣经说:“你若在安息日掉转你的脚步,在我圣日不以操作为喜乐,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称耶和华的圣日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这日,不办自己的私事,不随自己的私意,不说自己的私话,你就以耶和华为乐。耶和华要使你乘驾地的高处,又以你祖雅各的产业养育你。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赛58:13-14)

黄敬映弟兄曾在一千人大会上做见证。他说,曾有一段时间,他来礼拜堂做礼拜是坐在最后的一排椅子,这样,人就不会注意到他因为工作疲累做礼拜时偷偷睡觉。后来,他成长了,他看重礼拜了,他还把礼拜天做礼拜守主日记在记事簿:与上帝有约。日子久了,他的生意伙伴,亲友们都知道一件事:礼拜天某段时间不要约她或找他,因为他已经跟上帝约会了。黄弟兄说他这么做后,他生意更好更顺。十多年后,他回顾自己礼拜天做礼拜虔守主日这事,他说上帝赐福他家庭,事业,儿女...

2.“好像停止惯了的人”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来10:25)
圣经说有人礼拜天没守主日,惯了。这“惯了”是什么意思?我常常说我们眼睛看不见上帝,手摸不到上帝,但是若我们一次又一次做礼拜,我们便会感觉到上帝在心中,在生活中。我母亲曾对我说,只要她能动,一定要去做礼拜。我母亲做礼拜,诗歌不会唱,圣经不会读,听道也不大懂,可是她还要去做礼拜,因为每个礼拜天做礼拜,使她感觉上帝在她心中,使她每日生活经历上帝给她平安,力量,喜乐,安慰,引导等等。相反的,若有人礼拜天不做礼拜,一次不来,两次不来,三次不来,久而久之,他越来越没感觉到上帝同在,生活越来越少经历上帝的帮助,信心会越来越弱,热心越来越冷,爱心越来越小,离开上帝越来越远,最后,礼拜天不是“圣日”(holy Day)了,而是“假日”( holiday),礼拜天那天,不是睡觉到太阳嗮屁股,就是跑去钓鱼,玩乐,渡假等等,这就是圣经所说“惯了”的意思。由此可见,礼拜天虔守主日是基督徒蒙恩蒙福之事,礼拜天不守主日是基督徒属灵生命致命伤。

3.“彼此劝勉”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来10:25)
既然礼拜天不做礼拜是基督徒属灵生命致命伤,每个基督徒不应该是自己来做礼拜就好了,而是要去关心其他信徒有否来做礼拜。圣经说“倒要彼此劝勉”,意思是在守主日这事上,信徒要彼此守望,自己做礼拜守主日,也要关心他人有否做礼拜守主日。刚才那首“乐守圣日”诗歌说什么?我们再唱一次...这首诗歌除了教导我们如何虔守主日,也教导我们要关心他人(亲友/信徒)有否守主日。所以歌词一方面说自己最喜爱礼拜天,另一方面却发出邀请其他人:“请来!来!来!来!...”
今年本堂推动“虔守主日守望运动”,这运动意义是:关怀亲友/信徒每个礼拜天做礼拜守主日。为鼓励众信徒参与,以后每个月圣餐主日的周报都会附上一张“虔守主日守望表”。

守望表使用法
1.在“姓名”一栏填上你要守望的人的名字;
2.在“电话”一栏填上你所守望的人的号码。
3.在“日期”一栏填上你致电问候日期;
4.在“备注”一栏记下特别事项,若有的话。

参与运动要求
1.信徒个人:守望亲友/信徒一至三位,每月电话问候/代祷至少一次。
2.肢体委员:守望团员/会员三至五位,每月电话问候/代祷至少一次。

这个运动的主要工作是:每个信徒认领一至三位亲友/信徒,礼拜天做礼拜若自己所认领的人没来,用爱心打一个电话问候或是代祷。为了记录多人人参与此运动,多少人被关心,以及鼓励和奖励参与此运动的信徒,若是表格内打电话的空栏填满了,就交回给牧师,传道或两位干事,同时索取另一张表格,继续做跟进服事。

结论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